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影响肺部血管的疾病,常导致心脏衰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这是一种肺动脉压力过高的症候群。在1980年代,因为缺乏有效治疗,五年存活率仅有34%。然而,随着对PAH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新疗法的研发,这个数字在2010年已惊人成长到86%及以上。这篇文章将探讨肺动脉高压的成因、诊断、治疗及其惊人的生存率提升。
1955年,PAH首次被重视,而今它的生存率提升无疑是医学界的一大成就。这一变革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肺动脉高压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WHO 1.1),约占所有病例的39-46%。此外,遗传性肺动脉高压(WHO 1.2)亦占有相当比例,相关的基因突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与重塑。
受到药物或毒素影响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WHO 1.3),包括某些化疗药物及减肥药;而那些与其它疾病相关的病例(如结缔组织疾病、HIV及门静脉高压)也被纳入检视之列。
PAH的病理生理学主要表现在肺动脉的构造改变,这包括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不平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及小动脉壁的重塑。这些变化加剧了肺动脉的阻力,导致心脏在高压下运行,最终可能导致心脏衰竭。
目前,心脏超声检查是PAH诊断的首要手段,其后可能会进行右心导管检查以测量肺动脉的平均压力。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还会进行其他影像检查,如电脑断层扫描和心脏MRI检查。
及早检测与诊断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尤其是在早期介入病理特异性疗法时。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前包括多种靶向疗法,目的是针对影响肺动脉的不同病理路径。使用之药物包括PDE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帮助扩张血管。
对于其医疗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也被证明可以改善预后。
当前PAH的五年生存率的提升,反映了最新治疗方法在改善病理生理反应方面的巨大潜力。在2010年,出院患者的1年生存率已达86%。这一数字无疑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庭的希望。
随着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未来是否会有更具突破性的疗法出现,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呢?
肺动脉高压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希望开发出新的疗法以对抗这一疾病。许多专家坚信,随着我们对该病的理解逐渐深化,将会出现更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
随着治疗途径的不断更新与研究成果的逐渐积累,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将不单是幸存者,更是勇敢面对生活的战士。那么,是否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见证这一疾病的治疗取得更多突破,拯救更多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