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肯尼亚瑞夫特谷的雨量模式在最重要的生长季节即每年三月、四月和五月发生了变化。自1970年代以来,尽管在这个时期的降雨量有所增加,但雨水的天数却显著减少,许多农民面临着增加的降雨强度所带来的困境。
这些变化的降雨模式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还深刻影响了当地社会的经济生活。
瑞夫特谷的降雨模式呈现双峰特征,主要季节通常选择在三月、四月和五月,次要季节在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研究显示,1976年至2005年间,峰季的雨水量增加了18毫米,但在降雨天数的平均值上,却显示出下降的趋势。
在1976年至1985年期间,平均降雨天数为29天,而在1996年至2005年间降低至26天。
这种雨量的增加与日数的减少不但显示出降雨强度的增加,还使得农民在运作上面临更大的挑战。例如,在1976年至1985年间,四月和五月的降雨强度显著提升,这对农作物的影响十分明显。
瑞夫特谷的这些雨量模式变化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过去的几十年,东非地区的气温上升,导致蒸发速率增加,从而影响降雨的强度和模式。此外,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气旋的强度与频率也是影响降雨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已成为全球问题。
瑞夫特谷的居民主要依赖农业和生计种植提供食物与经济支持。雨水表现直接影响着六成的肯尼亚社会经济活动,农业更是75%人口的主要维生来源。然而,随着降雨模式的改变,农民在生长季节上不仅面临着雨水不稳定的困扰,还要承受着土壤侵蚀和种植期缩短的挑战。
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过高常导致铺天盖地的风暴和洪水,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根据调查,尽管1976年至2005年间降雨条件适合农作,但因为降雨日数减少和强度增加,作物产量却相对低下。为了适应变化,农民不得不寻找不同类型的作物,以便能够在新的气候条件下获得更佳的收成。
针对瑞夫特谷面临的降雨变化,农民开始采取不同的农业适应措施来应对。
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的补充以及减少土壤侵蚀上。
例如,雨水管理适应措施包括利用水平积水及渠道来收集和利用降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水源,还能减少土壤侵蚀的机会。房屋雨水收集系统也越来越普遍,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地面雨水的流动,减少侵蚀的发生。
瑞夫特谷的农业生计已然受到气候变化的深远影响,未来面对的挑战也将愈加严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农民的适应能力,地方社区能否找到真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气候挑战,将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