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亚瑞夫特谷,几十年来的降雨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每年三月至五月的主成长季节,虽然降雨的总量有所增加,但降雨的天数却出现了明显缩减。这种情况导致了降雨强度的上升,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和生计。
自1970年代以来,瑞夫特谷在主生长季节的降雨状况显示出降水量稳步上升,但降雨天数却持续减少,这种不寻常的现象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瑞夫特谷的降雨模式不仅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还在降雨天数和强度上显示出不同的趋势。该地区的降雨呈双峰型,其中主要的降雨季节是每年三月、四月和五月,次要的降雨季节则集中于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此外,还有一个小规模的降雨季节,发生在六、七和八月之间。
根据一项针对1976至2005年间的研究,瑞夫特谷在主生长季节的降雨量增加了18毫米。然而,降雨天数却显著减少,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天数从1976至1985年的29天,减少至1996至2005年的26天。这种趋势表明降雨强度在增加,尤其是在四月份和五月份,而三月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未能跟随这一趋势。
数据显示,四月份的降雨强度从1976至1985年的5.9mm/h增至1986至1995年的8.4mm/h,显示出增强的降雨强度。
瑞夫特谷的降雨模式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一部分。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降雨变得越来越不规则,强度和极端天气的频率也有所上升。 20世纪间,包括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东非的年均气温上升了0.05°C。高温导致蒸发速率上升,进而影响降雨强度。
另外,气旋的影响也是延误降雨的一个原因。虽然气旋通常发生在二月至三月之间,但其强度与海水温度有关,而海水温度的上升则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致。未来的预测显示,气候变化可能使得东非的降雨在湿润月份增加5-20%,而在干燥月份减少5-10%。
这些降雨模式的变化背后是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过度的土地使用和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都是重要因素。
瑞夫特谷的居民大多依赖农业和自给农业维持生计。大约60%的肯尼亚社会经济活动均依赖降雨的变化,其中农业支持着75%的人口并且撑起了该国的食物需求。如果降雨模式过于不稳定,将可能会对农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损害社会和经济资产。
在1976年至2005年间,尽管降雨条件对生计农业是有利的,因降雨强度的上升与降雨天数的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却表现不佳。大雨导致的风暴和洪水不仅摧毁了作物,还冲走了表土,使土地变得贫瘠。随着降雨天数的减少,生长季节也缩短了,导致农民不得不改种不同品种的玉米,这进一步影响了作物产量。
农民发现,降雨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难以计划农业事件,例如除草和收割,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对于瑞夫特谷的农民来说,应对降雨模式变化的农业适应策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土壤湿度的补充以及减少因高强度降雨引发的土壤侵蚀。农民通过水资源管理方式来优化降雨的利用,例如建设梯田或渗透沟渠来收集和引导雨水,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推行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来捕集雨水,也是许多农民的普遍做法,这样的措施能有效降低地面雨水的流失和侵蚀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进行林业农业实践的农户,生产力提高的可能性达到43%。
随着气候变迁加剧,瑞夫特谷的农民必须持续探索新的适应方法,以应对不稳定的降雨模式和随之而来的挑战。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生计,同时也宣告着全世界面临的气候问题。未来,我们该如何整合科学技术和本地智慧,以期在这场气候变迁的挑战中寻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