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起初被称为食品券计划,这是一个联邦政府项目,旨在为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人士提供食品购买的援助,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营养和健康。这个计划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通过食品和营养服务署(FNS)管理的,具体的福利则由各州的特定部门发放。根据2018年的数据,SNAP计划惠及大约四千万美国人,支出达到571亿美元。这个计划对于低收入的美国家庭来说,是社会安全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SNAP计划的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那时,虽然农民们生产了大量的农产品,但失业和贫困的人却无法购买这些食品。当时的食品券制度部分是为了帮助贫困者,部分则是为了刺激经济并为农民支付公平的劳动报酬。通过发放多余的食品,政府试图在农业和公共经济之间建立一个政治协议。
「我们制作了一副画,画中是农产品过剩的悬崖与伸出手的城市贫民之间的鸿沟。我们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架起这座桥。」
1943年,这一计划结束,因为随着二战的开始,农业经济逐渐被平衡,政府对继续此计划的动机变得脆弱。直到1964年,在乔治·约翰逊的「对抗贫困」政策下,食品券计划再次被提出并正式立法。这部法律的目的是希望能改善低收入家庭的营养水平,同时增强农业经济。
在1960年代的几次修订中,计划的参与人数迅速增长,至1974年,此计划成功实施至全美,参加人数一度达到近1400万。这一时期的立法变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平衡计划的可接触性与责任性之问题。
这些变化不仅为联邦资助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更清晰地规范了各州的操作标准。到了1980年代,随着对该计划的审查增加,出现了一些削减措施,导致了SNAP计划的益处有所减少。尤其是在1981年和1982年,针对食品券计划的收紧政策引起了不少争议。
「尽管面临严厉的经济环境,SNAP计划仍然是美国社会保障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4年,电子福利转移(EBT)首次于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城市推出,开创了食品补助金发放的全新模式,大大提升了现金管理的便利性。 EBT系统使得受益者能够透过专用卡片在超市等地购买食品,这取代了以往的纸质食品券。数位转型的过渡,显示了其对于食品补助项目的影响与必要性。
进入90年代后,随着食物安全及公平问题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立法机构针对SNAP计划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仅为了简化程序,也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需求者。其间,针对帮助低收入家庭的措施持续提上日程。
「应该如何平衡农业补贴与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过近百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印刷票券制度到现在的电子支付系统,SNAP计划不仅是美国人应对食品不足的对策,还是反映社会政策与经济变迁的一面镜子。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改变,食品补助制度也持续必须面对挑战与创新。未来的食品补助政策将朝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