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控制复合体是一种由墨西哥裔学者维克多·M·里奥斯(Victor M. Rios)提出的理论,旨在描述一个以刑罚为主的体系,该体系在美国对有色人种男孩施加了系统性的控制和惩罚。里奥斯强调,这一复合体具有多个层面,并在这些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当一个年轻人被随意称为'混混'时,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当他们在同一天里被教师告知'你永远无法有所作为',被警察盘查,这样的组合便超越了其个别部分的影响。”
“这些年轻人经历了一种社会性死亡;他们在尚未犯罪之前便成为外人。这种定位产生了一种对年轻人的残酷象征性和实质性暴力。”
该复合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中期。学者们指出,911事件后对黑人和拉丁裔身体的刑事化和监视趋势进一步加重。里奥斯指出,青少年控制复合体影响着年轻人对未来的看法,并对黑人和拉丁裔男孩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这同时也正常化了有害的做法,例如将学校转变为监狱般的机构,并加剧儿童虐待的现象。
根据学者亨利·A·吉罗(Henry A. Giroux)的说法,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的起源始于1970年代中期向新自由主义国家的转变。在贫困战争的背景下,这场战争实际上转变为针对犯罪的战争,执法部门于1980年代开始将目标对准黑人和棕色族群。随着1990年代中期高票率校园枪击事件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执法机构开始进入学校。最终,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领导了一个依赖于对有色儿童的监控和刑事化的种族战争国家。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促成了美国公立学校内学校到监狱的管道的形成。
“而不是引发对年轻人的关注,哥伦拜恩事件却促使了一个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的发展,在这个复合体内,犯罪已成为孩子生活的基本轴心。”
青少年控制复合体通过“学校、家庭、商业、居民、大众媒体、社区中心和刑事司法系统”等多种渠道对有色人种男孩施加影响,这一制度在他们没有潜在犯罪行为之前就开始了社会控制。 Rios指出,这种零容忍的管理方式从小就对年轻人施加了苛刻的惩罚,当他们未能遵循指令时,便会受到不成比例的惩罚。
“这个复合体的最终意图是让有色人种青少年受到管理、控制和无能为力的困境,最终将他们导向监狱、重犯、屈从、剥削和死亡。”
有许多统计数据显示了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的存在:95%被送往成人法庭的未成年人(以成人身份受审)是有色人种;加州有色人种青少年被试作成人的机率是白人儿童的2.5倍。在佛罗里达州,预审青少年拘留对黑人青少年下游案件结果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结果包括驳回、定罪和判刑等。 2003年,20多岁的黑人男性中有12%被监禁,几乎4%的拉丁裔男性同样被监禁。 2001年出生的黑人男性被监禁的机率为3/1,而拉丁裔男性的机率为6/1。特别是在加州,拉丁裔青少年占到该州青少年被拘留者的60%及该州青少年监狱人口的36%。
学者们指出,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的影响通常会对有色人种男孩产生长期后果,包括极端焦虑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抑郁症以及行为障碍。当这一复合体在实施过程中,年轻的有色人种开始内化自我刑事化,因为“他们在社区中早已被视为嫌疑犯”。这最终导致他们形成“经常希望能够放弃的身份”,有时甚至会拥抱这些已被期望的犯罪行为。
维克多·M·里奥斯提出“青少年支持复合体”作为解决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的方案,呼吁立法者、执法机关、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成员共同创建一个系统,赋予年轻人能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参与建设自己的未来。他也呼吁结束学校的零容忍政策。与此同时,其他学者则支持在学校实施恢复性司法,强调冲突解决而非惩罚。地方立法者也在努力通过立法结束学校到监狱的管道。例如,维吉尼亚州参议院法案3不再允许在学校期间向学生指控轻罪。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善青少年的处境,并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生活道路。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是否能够克服目前的制度性剥削,为下一代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