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个体行为,更深层次地隐藏在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之中。 Victor M. Rios的「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理论深刻揭露了一个系统性刑罚与监视的结构,这一结构尤其针对有色人种青少年,并对他们的心理及未来发展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Rios的观察表明,当一名年轻人遭遇到来自教师和执法者的负面标签时,这不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压迫系统的象征。
「这些年轻人经历了一种社会上的死亡,他们在犯下第一个罪行之前就已经被视为局外人。」
青少年控制复合体并非偶然出现,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的「新自由主义」转型。随着对贫困的战争,引发了对于犯罪的战争,80年代的执法机构开始对黑人和拉丁裔社区进行特别的关注和打击。时至1990年代,随着高调校园枪击事件的出现,执法者的干预进一步深入到学校,形成人们耳熟能详的「学校到监狱的管道」现象。
Rios的研究强调,这一控制系统不仅限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更在于它如何在没有任何犯罪之前便全面影响了有色人种青少年的生活。因此,从一开始他们就被迫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视与控制。
「这种针对日常行为的刑事化,让年轻人开始内化自己的罪犯身份。」
而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则在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媒体等众多社会机构中不断重复。 Rios指出,这种文化是「对控制的著迷」,在这种文化中,行为的每一次偏差都可能遭遇严苛的惩罚。由于这种环境的影响,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青年因而发展出极端焦虑、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状况,并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自身未来的悲观预期。
在统计数据上,青少年控制复合体的现实也相当明确。据报导,95%的成年法庭被告是有色人种的青年,而在某些州,如加利福尼亚,这些青年往往面临更高的入狱风险。这种不成比例的现象再次印证了Rios的观点,即这一系统的确立并非偶然,而是针对少数族裔的有意识行动。
「政府成为一个虐待的继父,打击自己的孩子,将其关在没有窗户和门的房间里。」
解决这一系统性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对青少年的保护,而是透过建立一种「青少年支持复合体」,让青年自身参与决策,改变他们的未来。 Rios提议,立法者、执法者和教育者应该一起协作,创造一个能够让年轻人修正错误并参与自我重建的系统。
此外,许多学者呼吁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做法,该方法更注重于冲突解决而非仅仅的惩罚,使青年有机会修补因行为失当而造成的损害,而不是单纯的剥夺他们的自由。随着各地有关结束「学校到监狱管道」的立法持续推进,逐步实行这些改变,可能会为有色人种青少年带来转机。
在理解了这一复杂的结构后,读者不禁要思考:在这充满压力与不公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从根本上重塑社会支持系统,才能真正改变青少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