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追求可再生能源的趋势下,氢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氢能的生成过程中,AEM(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引起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AEM电解技术以其独特的反应方式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将潜在的应用场景扩展到更为普遍的工业应用中。
AEM电解技术的核心部分是阴离子交换膜,这种膜能够导通氢氧根离子(OH−),并可有效地隔绝电极之间的产品,提供电气绝缘。与传统的质子交换膜(PEM)不同,AEM的特点在于可以使用低成本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而不必依赖价格高昂的贵金属催化剂,如铂或锗。
AEM电解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提供优越的电解效率。
AEM电解技术的一个突出优势在于其结合了碱性水电解和质子交换膜电解的长处。在碱性环境下,使用Ni、Fe等非贵金属催化剂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此外,AEM电解技术能在相对纯水或稍微碱性溶液中运行,这减少了泄漏的风险。此外,有研究报告指出,在无贵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AEM电解系统的工作电压显著低于其他电解技术,提高了其工业应用的可行性。
此外,AEM的设计使其能够在运行期间保持氢气的交叉过量小于0.4%。这意味着其在安全性上趋于优越,能够降低意外气体混合引发爆炸的风险。
与传统的质子交换膜相比,AEM的生产过程环保,成本更低,且无需使用有毒化学物质。
虽然AEM电解技术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目前AEM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与成熟的碱性水电解技术相比,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在消费级AEM电解设备中,膜的耐久性问题尤为突出,许多设备的寿命难以超过2000小时,而PEM的使用寿命则达到二万至八万小时之久。
由于AEM膜在60°C以上的耐久性差,因此开发出能够在高pH环境及高中温下运行的膜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如何提高离子导电性和膜的耐久性将是大规模应用AEM的重要关键。
AEM技术的核心反应包括氧气和氢气的生成,这些反应需要构建在有效的催化剂基础上。氧气生成反应的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多个氢氧根离子和电子的参与,因此由于反应步骤多,能量障碍高,导致整体效率受限。
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将是未来提升AEM电解性能的重要方面。
膜电极组件的设计对于AEM电解的效果至关重要。这些组件通常由阳极和阴极催化剂层以及中间的膜层组成。催化剂层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在提升电解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常见的材料包括镍和钛等,为催化剂提供稳定的支持。
综合来看,AEM电解技术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安全性等方面提供了显著优势。然而,其仍面临着耐久性和技术成熟度的挑战。若能够克服这些障碍,AEM技术将会在氢能的生产与应用中发挥更大的潜力。未来AEM电解技术能否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场景,是否能为全球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贡献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