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国家农村生计任务(NRLM)是一项由农村发展部负责推行的贫困减轻计划,旨在促进自我创业及组织农村贫困人口。这样的计划始于1999年,当时,农村发展部重组了综合农村发展计划(IRDP),推出了「金色自给自足计划」(SGSY),专注于提高农村贫困者的自我创业能力。在持续运行多年后,SGSY于2011年经过重新塑造,形成了NRLM,目的是弥补SGSY计划的不足之处。这一新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印度农村经济重塑的新篇章。
这一计划以51亿美元的预算启动,是农村发展部的一个旗舰项目,也是全球促进贫困人群生计的最重要的倡议之一。
NRLM得到了世界银行的支持,提供了10亿美元的信贷。 2015年9月25日,该计划被「迪恩·迪亚利·安托夫达计划」所接替,但其核心理念和结构依然对于显著改善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NRLM的基本理念是建立自助小组(SHGs),帮助他们开展创业活动。然而,早期的SHG组织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导致了相对失败。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使新方案能够克服旧方案的不足,进而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为了构建、支持和维护贫困人口的生计,NRLM旨在挖掘这些群体的潜力,并辅以信息、知识、技能、工具、金融及集体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有效互动。该计划主要基于三大支柱:
专业支持结构旨在建设和加强贫困群体的机构平台,这些平台能够为成员提供一系列生计服务,涵盖关键产业的各个价值链,最后促进其自给自足。
贫困人口透过其机构的集聚行动,降低了各自的交易成本,使得生计更加可行,进而加速了他们摆脱贫困的进程。
NRLM的实施将以任务为导向,这遂使得:一、从目前按配额分配的策略转向需求驱动的策略,各邦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生计为基础的减贫行动计划;二、重点关注目标、结果和时间限制交付;三、持续的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及与生计机会的联系;四、根据贫困结果监控相应的进度。
尽管NRLM是农村发展部运营的主要计划之一,但也有人认为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著名学者马尔科姆·哈珀指出三点来自SHG群体的问题:
安得拉邦(Indira Kranti Pathaam)及喀拉拉邦(Kudumbashree)在SHG计划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其他地区的成效可能并不如预期,这使得该计划在全国规模的复制面临困难。
NRLM表明了印度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的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的范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计划究竟能否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做出真正的适应和调整,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