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软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第一个在医院环境中考虑的电脑化信息处理系统由洛克希德(Lockheed)开发。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医疗软体不仅用于数据管理,同时也扩展到诊断和治疗目的,逐渐深深植根于医疗行业中。
医疗软体的历史反映了科技进步与医疗服务的紧密联系,从最基本的数据管理到如今复杂的诊断支持系统,医疗软体的革命性影响不可忽视。
到了1990年代初,医疗软体在核医学、心脏病学和医疗机器人等特定领域变得更加重要,这引发了研究界和立法界对“安全关键”医疗软体的进一步关注。特别是,由于Therac-25辐射疗法设备的丑闻,这驱使立法机构对医疗软体的监管进行了检讨。
随着全球医疗设备标准IEC 62304的引入,医疗软体的开发和测试要求变得更加明确。此标准为医疗设备软体的开发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并且强调了软体在安全以及有效疗法中的重要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在这一领域提供指导,推动医疗软体的合理监管。
FDA的指导和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软体的发展与创新,尤其是在电子健康记录和临床数据的可获得性上。
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量独立的健康和医疗相关应用程式问世,这些应用有很多都存在一定的监管灰区。不同于传统的医疗设备软体,这些独立的医疗软体被称为“医疗设备中的软体”(SaMD),引起立法和监管者的注意。
2011年,FDA针对“移动医疗应用”的最新指导草案发布,这标志着对这些医疗应用的监管开始成型。举例来说,一些重要的移动应用包括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管理,以及用于肿瘤影像分析的应用程式,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过程。
随着这些指导的实施,医疗软体的监管环境逐渐清晰,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合法运营自己的产品。
在国际上,IEC 62304已经成为医疗设备软体开发的基准标准,无论是独立软体还是嵌入式软体。这一标准的推出不仅促进了行业内的创新与发展,还提高了医疗软体的质量和安全性。面对不断演进的科技环境,如何保证创新同时不牺牲患者的安全,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对于医疗软体的认识加深和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亦规模扩张。各大医疗机构和软体生产商逐渐认识到,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框架,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医疗科技的未来将如何继续受到软体发展的推动?这一问题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