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手机已经不再只是沟通工具,而是成为了医疗行业的重要伙伴。医疗软体的普及及其与移动设备的整合,正在改变整个医疗生态系统。从简化病历管理,到提供即时健康监测,智慧手机的应用潜力是无穷的。
智慧手机的应用正朝向整合健康资讯,提供使用者更高效的自我管理方式。
医疗软体的使用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当时利科公司 (Lockheed) 开始考虑首个医疗信息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疗软体的概念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日益流行。进入90年代,随着核医学、心脏病学和医疗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进展,医疗软体在医疗设备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智慧手机的兴起促使了数以千计的医疗相关应用程序的诞生,这些应用在规范的灰色地带运作。以往,嵌入设备中的软体已受到监管,而与硬体分离的医疗软体却常常在监管中被忽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最终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行动医疗应用程序」的新指导规范,这一政策涵盖了例如能够调节心脏起搏器、分析癌变影像等应用。
「任何符合医疗设备法律定义的软体,都视为医疗设备软体。」
医疗软体可以根据技术性质(嵌入设备或独立软体)、安全等级(从不重要到安全关键)、或主要功能(治疗、教育、诊断和数据管理)进行多重分类。其中,一项重要的区分是「嵌入式医疗设备软体 (SiMD)」和「作为医疗设备的软体 (SaMD)」。SiMD是设备正常运作所需的核心软体,而SaMD则是独立于硬体运作的软体。
随着智慧型手机的普及,「作为医疗设备的软体 (SaMD)」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医疗应用程序可独立运作,并提供诊断及治疗功能。虽然FDA最初的指导方针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但在2013年底,国会开始对这些应用的未来使用表达了担忧。
「首先,各国应对SaMD建立共同框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软体需求。」
IEC 62304已成为开发医疗设备软体的基准标准,无论是独立软体还是嵌入式软体。为保证安全和有效性,软体的开发和维护都需遵循国际标准。美国FDA的质量体系法规以及ISO 13485:2016也都对医疗设备软体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随着智能手机的成熟和医疗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医疗模式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患者自我管理健康,还是医生对疾病的远程诊断和监控,这些功能都将依赖于各种日益进步的软体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否会让我们避免对传统医疗的过度依赖,或是我们仍需面对崭新的挑战与可能的隐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