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固定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涉及将基尔希纳针和电线插入骨骼,然后通过钉插入身体并连接到一个由环和螺纹杆组成的外部装置上。这种装置,如伊利扎罗夫装置、泰勒空间框架和八爪外固定器,可以固定受损肢体,以促进愈合。与内部固定术(即将骨稳定机械组件外科植入患者体内)不同,外部固定技术用于稳定受伤部位的骨组织和软组织,并且保留了对损伤部位的灵活性。
在古典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由皮革环和四根木杆组成的外部固定装置,以固定胫骨骨折。
外部固定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疗实践。在1840年,让-弗朗索瓦·马尔盖涅描述了一种可通过衣带来固定胫骨的设备。而在20世纪初,克莱顿·帕克希尔和阿尔宾·兰波特分别独立地发明了单侧外部固定的现代概念。兰波特是首个使用穿螺纹针的人,但他的装置需要先进行开放性骨折复位,然后再插入针和固定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瑞士的拉乌尔·霍夫曼在1938年进行了重要改进,提出了用于闭合复位的导引针插入技术,这标志着微创骨科手术的首个应用。而后,苏联的格夫里尔·伊利扎罗夫在1950年代发明了伊利扎罗夫装置,用于治疗和修复肢体的骨折、畸形和缺陷。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在未损伤的骨头区域钻孔,然后将特殊的螺栓或电线固定在这些孔中。外部的金属杆或弯曲的金属片用特殊的球关节将螺栓连接,形成坚固的支撑。医生可以通过调整球关节来将骨折定位到正确的解剖位置。由于螺栓穿透皮肤,手术部位必须进行适当清洁以防止感染。外部固定器的安装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取下外部框架和螺栓通常只需在门诊访问中使用特殊的扳手,无需麻醉。
外部固定术还可以用于肢体延长,这通常涉及到斜切骨头的手术,然后利用外部固定装置将骨头两侧逐渐拉开,直到骨头在小间隙中生长出新的组织。
外部固定术主要适用于重度开放性骨折、感染性不愈合、肢体对齐矫正等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如有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存在内部固定器时,则可能不适合使用外部固定术。医生在决定是否适用该技术时,必须仔细考虑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虽然外部固定术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益处,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对软组织的损伤、过度分离及钉道感染等。这些可能影响患者的疗程和预后,因此医生必须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类型的外部固定器,例如伊利扎罗夫装置、八爪外固定器和泰勒空间框架,各有其特定的应用行业特点,适合不同的临床状况和需求。
外部固定术不仅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项技术创新,它也重新塑造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
最后,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外部固定术无疑将在未来的骨科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是否能更好地平衡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手术的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