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固定器是一种外科治疗方法,通过在骨骼内部插入钢针和线材,然后将这些针和线材固定在一个由环和螺杆组成的外部装置上,以便稳定受伤的肢体,促进愈合。作为内部固定的替代方案,外部固定器在没有进行颅内手术的情况下,能够在创伤部位与此有距离的地方稳定骨组织和软组织。
早在古希腊时期,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描述了一种由皮革环与四根木棒组成的外部固定装置,用以固定胫骨骨折。 1840年,让-弗朗索瓦·马尔盖恩描述了一种用于将胫骨固定的钉子及其固定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克莱顿·帕克希尔和阿尔宾·蓝波特在1894年和1902年各自独立地发明了现代单侧外部固定器的概念。
在1938年,瑞士的拉乌尔·霍夫曼基于前人的研究,开发出一种技术,采用了闭合还原与导向经皮针置放的方法,这成为微创骨科手术的首次应用。
在外部固定器的安装过程中,医生会在受伤骨骼周围的未受伤区域钻孔,然后将特制的螺栓或金属线固定在骨头上。外部的金属装置通过特殊的球形关节连接这些螺栓,以形成一个坚固的支撑。在手术过程中,需确保术后伤口的清洁以防止感染。
外部固定器的安装一般在手术室进行,通常需要全身麻醉。而外部框架和螺栓的去除可以在办公室访问中进行,通常不需要麻醉。
在某些病例中,外部固定器也可用于延长肢体长度。医生会在手术中将骨头斜切,然后在骨裂的每一侧放置外部固定器的钉子或线材。通过逐步拉开两侧的骨头,骨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到这个小间隙中,此过程被称为分心成骨术。
外部固定器通常用于以下情况:
然而,外部固定器也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其禁忌症包括:
使用外部固定器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包括:
外部固定器有多种类型,包括:
对于许多受到骨折影响的患者来说,外部固定器无疑提供了一种既有效又少干扰的治疗方法。这种技术不仅仅是治疗骨折,更是让患者重拾活动能力的重要一步。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是否能够看到外部固定器在矫正其他骨骼问题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