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手术领域,外部固定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性。它使用特殊的钉子和金属装置,将损伤的骨头稳定住,以促进愈合。在数千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展现出这一概念。他设计的外部固定装置,可谓现代医学的先驱之一。
希波克拉底所描述的外部固定装置,由皮革环和木制杆组成,用以固定胫骨骨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固定术的概念不断演进。 19世纪初,法国外科医生Jean-Francois Malgaigne提出了利用尖钉和带子将胫骨骨折固定的技术,标志着外部固定术的现代开端。而随后由来自科罗拉多州的Clayton Parkhill及比利时的Albine Lambotte各自独立发展的单侧外部固定术,进一步提升了此技术的应用潜力。
除了希波克拉底的早期贡献以外,Raoul Hoffmann于1938年提出的闭合复位技术,则是对外部固定术的一次重大革新。他的实践不仅强调了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的原则,也展示了外部固定术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
Hoffmann的技术,成功地将外部固定术与微创手术相结合,开创了新的治疗思路。
进入1950年代,前苏联的Gavriil Ilizarov医生进一步完善了外部固定术,他的Ilizarov装置现今仍被广泛使用。通过将金属框架固定在受伤的四肢,Ilizarov成功处理了多种骨折、变形及缺损的情况。这项技术的成功在于其能在不打开骨折处的情况下,进行骨碎片的调整,使其在医疗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愈合效果。
进行外部固定术时,医生会在骨折部位周边的非受伤区域钻孔,并在孔中插入特殊的螺栓或钉子。外部的金属杆或可调节的球窝关节,使医生得以精确地设置骨折的正确位置。由于螺栓穿过皮肤,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无菌环境,以防止感染。
外部固定术的过程通常在全麻下进行,而其后的拆卸工作,则可在无需全麻的情况下进行。
外部固定术不仅用于骨折修复,还被用于四肢延长。在这一过程中,医生会斜切骨头并逐渐拉开两侧,期间外部固定架透过逐步分开骨骼,促进新骨的生长。
外部固定术的适应症包括:稳定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给予感染无法愈合的情况初步稳定等。然而,对于免疫系统受损、无法遵循固定护理规范的患者,外部固定术则不被建议。
尽管外部固定术的技术相对成熟,但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如对软组织的损伤、过度拉伸,以及钉道感染等问题。外科医生在操作前,必须充分了解解剖结构,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外部固定术作为医学史上的重要技术,反映了古代智慧在今天医疗中的延续。从希波克拉底的初步探索到当代复杂装置的运用,外部固定术的演进仿佛是一段充满挑战与突破的旅程。而在未来,我们将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利用这一技术,开创出更多的医疗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