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政府于1970年代末期开始向世界派遣学生,华侨学生与学者联合会(CSSA)应运而生,成为留学生及学者在海外的主要组织。该组织宣称其宗旨是协助海外华人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推广中国文化。然而,CSSA的运作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其背后的政治目的及与中国共产党(CCP)的关联令人关注。
CSSA作为官方组织,提供社交服务与活动,却也被质疑是监视中国留学生的工具。
CSSA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得到了轻微调整。当时,来自全美各地的200多个CSSA代表汇聚于芝加哥,成立了独立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联合会(IFCSS)。这一事件标志着CSSA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而是成为了中国留学生发声的窗口,尤其是在政治问题上。
CSSA努力成为中国学生与当地社会之间的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根据2018年的报告,CSSA之所以能够运作,背后的资金来源及指导意见主要来自于中国驻外使领馆。这些组织经常处于中共的监控之下,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使领馆的资助与指导。这使得CSSA在许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中国政府海外工作的一部分。
CSSA因为其监控中国留学生讨论敏感议题而受到了国际人权组织的关注。例如,在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德国等地,CSSA的分支机构被指控试图操控中国学生的言论和行为。这种控制甚至延伸到学校的讲座和会议,压制对中共不利的讨论。
CSSA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自由言论,也引发了对学术自由的质疑。
随着CSSA的行动逐渐引起公共关注,多国政府及机构开始对其进行调查,并呼吁加强对其活动的监管。特别是在C9高等教育机构中,CSSA的行为被指控为对学术自由的威胁,并对中共的阵线维护进行了讨论。
随着全球政治气候的变化,CSSA在海外的角色与影响力堪称争议。在中国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加剧的背景下,这些组织能否继续保持其原有的功能,还是只能成为中国政府的延伸机构,未来尚待观察。留学生是否能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中真正表达自己的声音,成为了当前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