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极右翼政党选择以争议性和极端主义立场填补政治空白,这导致了选民对社会变革的看法出现了显著转变。自2013年成立以来,德国的「替代政党」(AfD)就以其强烈的反欧洲及反移民立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党派的存在,照亮了德国社会中潜藏的矛盾和不安,反映了一部分民众对当前政治精英的不满。
这个党的成立是对德国主流政策的直接反击,尤其对安格拉·梅克尔的「没有替代方案」的政策做出了强烈抗议。
AfD成立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的创党成员包括亚历山大·高兰德和伯恩德·卢克。他们反对欧元区的政策,认为这一货币联盟使某些南欧国家陷入贫困,从而引发了德国公众的愤怒和不安。 AfD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试图作为对抗主流政党的力量。
自成立以来,AfD凭借其反对移民和欧洲一体化的立场逐渐获得选民支持。在201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AfD成功获得七个席位,开始在德国政坛崭露头角。随着2017年选举的到来,该党以94席成为国会第三大党。其政策重点不仅包括反对移民,还包括强调德国民族主义和反伊斯兰情绪。
一些分析师指出,AfD的成功不仅是经济不平等的产物,更是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反映。
随着AfD的影响力增强,许多观察者开始对其持续右倾的路线表示担忧。根据各种报导,AfD与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如PEGIDA及新右派运动有密切联系。在政府对该党的监视下,AfD的领导层却持续否认其为种族主义政党。
不过,AfD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成立以来,党内就出现了分裂和内部权力斗争。原党内主流人物伯恩德·卢克及其支持者在2015年表示,当前党派的极端化已使其失去了原本的自由民主基本秩序。这种内部矛盾在2021年再次浮出水面,导致其支持率略有下降。
在2021年的联邦选举中,虽然AfD从第三名降至第五名,但在东德地区的支持仍然强劲,显示出该党在地方政治中的持久影响。
目前,AfD的支持者多数集中在前德国民主共和国的地区,以萨克森和图林根州最为典型。经济上的不平等与融入问题持续困扰着这些地区的选民,使得他们对AfD表示支持。
随着德国社会的剧变,AfD的未来发展备受关注。在2023年,该党的民调显示其成为德国第二受欢迎的政党,这让许多人怀疑未来的政治格局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AfD能否在主流政治中找到一席之地,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有人质疑:AfD的崛起只是一时的潮流,还是德国未来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