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十年中,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参与情况逐渐受到关注。根据政治招聘模型,女性在成为立法者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的选举环境,也来自于内部的个人资源和动力。在这个模型中,任何有资格参选的公民均属于「合格者」阶段,但并非所有合格者都能晋升至「有志者」、「候选人」甚至最终成为「立法者」。
政治招聘模型揭示了成为当选官员的四个阶段:合格者、有志者、候选人及立法者,并指出各阶段之间存在的障碍。
这些障碍包括个别的资源与野心、政党的把关者,以及选民的偏见等。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女性在追求政治公职的道路上面临更大的困难,并造成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明显差距。
政治招聘模型最早在1969年由大卫·施瓦茨提出,随后在1993年由皮帕·诺里斯的研究进一步成立起来。施瓦茨的研究聚焦于美国男性是如何进入政治的,而诺里斯则探讨了女性在英国政治中的进入途径。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扩展了该模型,特别关注女性在政治领域的性别障碍。
从供应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女性在成为政治公职候选人时所面临的障碍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领域。在供应方面,女性的结构性需求和内部资源的缺乏使她们未能积极寻求参选的机会。而在需求方面,政党的门槛、高度性别化的选民偏见,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因素则影响了女性候选人晋升为立法者的机会。
在合格者和有志者之间的转换中,存在着显著的供应障碍。研究表明,女性的政治野心通常低于男性,而这种差距来自多方面的因素。
女性在考虑参选时,常常表现出对于追求低阶职位的兴趣,并且受到社会化的影响,让她们将政治视为“男性领域”。
例如,研究指出家庭背景、教育和社交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女性进入政治的意愿。此外,当年轻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意义的女性政治榜样时,她们对于进入政治的想法会受到限制。研究显示,当有女性政治人士担任领导职位社区或国家时,可以显著提升年轻女孩在未来从事政治工作的雄心。
除了供应问题,女性还可能因为需求障碍而无法成为候选人或立法者。政治党的把关者和选民的性别偏见会限制女性候选人的晋升机会。研究发现,男女在选民支持、政治权威及资源的获得上存在平均数的差异。
在某些国家,实行性别配额制可以消除政党内部的需求障碍,有助于提高女性候选人的数量。
例如,在一些使用比例代表制的国家,性别配额制度有助于促进女性候选人的名单,克服了政党的性别歧视问题。这种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女性进入政坛的比例,也有助于在政治决策中反映更广泛的社会利益。
随着对女性在政治中参与问题的日益关注,许多组织和社群开始采取措施来提升女性的政治野心和能力。一些组织推出针对女性的选举训练计画,旨在提高她们对政治过程的认识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与支持。
这些计画不仅能够扩大女性的政策影响,还可以形成一个支持社区,让女性有勇气走进政治舞台。然而,真正消除这些障碍仍需社会整体的变革,包括教育、文化观念和对性别角色的重新思考。
究竟如何才能充分支持女性进入到政治舞台中,与男性平等地参与并影响政治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