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政治领导时,场域里的性别差距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无论是在国会、地方政府,还是其他各类政策制定机构,女性的参与程度都显著低于男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女性在竞选政治职位的路上总是遭遇重重障碍?
政治招募模型不仅描述了一个人如何成为当选官员的过程,更揭示了阻止个体迈向下一步的障碍。
根据政治招募模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合格者、渴望者、候选人和立法者。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挑战,使得女性在这条路上比男性更难以前行。
第一个阶段是「合格者」,这包括任何法律上能够竞选公职的人。当合格者有了竞选的志向和渴望时,他们便进入第二阶段,成为「渴望者」。然而,渴望者的数量通常少于合格者。在决定竞选并实际参与时,渴望者又进一步转化为候选人。最终,通过选举的候选人则成为立法者。
政治招募模型的发展,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女性在政治办事处的任职率低于男性。
许多学者采用政治招募模型来分析女性在政治职位上的不足。他们发现在合格者与渴望者之间,女性常常因为资源和野心的不足而无法向上攀登。
女性在政治招募模型的「合格者」到「渴望者」阶段的掉落,主要是由于供给问题。这意味着女性缺乏足够的动力来参与政坛。研讨显示,政治雄心是影响女性渴望的重要因素。
政治雄心即个体对于参与公职的渴望。研究指出,女性在考虑竞选时,往往对于参与的意识不如男性,且即使有兴趣,也通常是低层级的职位。此外,社会化过程中,女孩被灌输的观念往往是「政治是男性的领域」,这在将来影响了她们的职业期望。
根据研究,当女性参与政治时,她们的青少年志向和未来教育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性别差距。
当女性在「渴望者」到「候选人」或「候选人」到「立法者」的过程中掉落时,通常出现的问题是需求方面的障碍。这包括选民、政党精英,以及政治机构对女性候选人的需求不足。
选民在表达对女性候选人的偏见时,会形成一道障碍。政治党的门槛所设置的壁垒也会影响女性能否成功成为候选人。在比例代表制的政治体系中,性别配额制度常常被运用来强制要求女性候选人的出现,从而降低了政党的需求障碍。
这些分析指向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何性别差距在当今仍然如此明显?在顺应变革的情况下,是否能迎来女性在政治上崛起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