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至2月4日,一个高空气球从中国起飞,横越北美空域,包括阿拉斯加、西加拿大和美国大陆。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尤其是在美国国防部最终于2月4日将其击落后。这颗气球给美国政府带来了挑战,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空中监控技术的认识。不过,美国是如何发现并追踪这一巨型气球的呢?
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导,这颗气球在被击落前,已经在北美空域运行数天,并且其飞行路径与结构特征并不一致于一般气象气球。
美国对于这颗气球的监控始于其在中国海南岛的发射,当时的气象状况使得气球能够随着风势漂流至美国本土。根据情报分析,这颗气球最后经过了阿拉斯加,并在加拿大上空飞行,最终进入了美国空域。在发现问题后,美国国防部立即启动了预警机制。
一位美国安全官员指出,道路上出现的这类高空气球往往在雷达上呈现出极小的回波,让探测变得相当困难。
气球的高空飞行增加了其隐秘性,这让美国在初期的侦查中仅能依靠偶然的目击与出现的报导。根据外媒报导,气球的首次目击出现在2月1日,当时一名乘客在商业航班中居然看到了它。随着更多人拍摄并报导此事件,国防部和相关机构才开始切实关注这一目标。
国防部发表声明,气球在美国上空飞行时并未对地面构成军事威胁,这次的行动主要是为了搜集情报。
除了追踪气球的移动,国防部还加强了对其后续行动的监控。例如,在气球掠过北美的时候,美国空军也动用各种侦察飞机和早期预警系统来观察其设备。根据官方的资料,气球被判定携带有情报收集设备,且非传统气象气球所能比拟。
一些专家指出,这颗气球携带的技术表明其可能不仅仅是用于气象观测,而是有可能涉及收集信号情报的行动。
2月4日,随着气球进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空域,为了避免对民众安全造成威胁,军方决定在海上将其击落。这一行动不仅引发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外交紧张。
最终,美国军方成功地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将气球击落,并启动了对残骸的打捞作业。根据报导,击落气球的行动表明了美国在面对可能的空中威胁时,采取了更为主动的防范策略。
在事件结束后,联邦调查局表示将对回收的气球残骸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了解此次事件的真相及其技术。
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先进的空中监控能力,也引发了对于国家安全和空中隐私的更大讨论。这到底是一次科技演示,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行动的先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