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肿瘤(carcinoid tumor)是一种慢性增长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细胞。这类肿瘤通常成长缓慢,有时可能会出现转移。在一些情况下,类癌肿瘤会分泌过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血清素,并导致所谓的「类癌症候群」。然而,许多类癌肿瘤在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其他疾病的手术中偶然被发现。
「所有的类癌肿瘤都被认为具有恶性潜力,即使有些在发现前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根据数据,约10%的类癌肿瘤会分泌过量的血清素,这会导致潮红、腹泻、呼吸困难以及心脏问题。类癌肿瘤最常见的起源位于小肠,特别是回肠,也可见于阑尾及直肠。它们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大多数恶性肿瘤为慢,这使得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较严重的健康状况。
很多时候,类癌肿瘤在早期并不会导致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在没有明显警告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正常的生活。当肿瘤增大或开始转移时,才可能出现相关症状。这使得它们的诊断变得更加复杂,及时辨识其存在至关重要。
「大约6%的类癌患者会出现类癌症候群,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分泌神经内分泌物质进入全身循环。」
虽然类癌肿瘤生长缓慢,但一旦出现转移,情况则会急剧恶化。例如,转移至肝脏的病例最为常见,并且治疗选择有限。治疗类癌肿瘤的首选方案是手术切除,但当肿瘤已经转移且被认为无法治愈时,则需寻找其他治疗选项,如放射治疗或生物治疗。
由于类癌肿瘤的隐蔽性,当被检查或诊断时,很多时候已经是晚期。最主要的方法包含电脑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扩散状况,以及相应的检测生物标记以提供额外信息。
「及早检测和识别类癌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诊断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确诊的偶然性类癌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于类癌肿瘤的理解正在增长,研究人员也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疗法。例如,放射治疗如177Lu-DOTA-octreotate及131I-mIBG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效能,但目前仍属于实验阶段。未来,这些可能成为对付类癌肿瘤的有效方法。
类癌肿瘤的潜伏性以及其诊断的挑战性提醒我们对身体的变化保持警觉,适时检查至关重要。虽然有些类癌肿瘤可能不会在一生中表现出症状,但了解它们的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否足以促使我们关注身体发出的讯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