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医学界,中央性尿崩症(最近重新命名为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症,AVP-D)是一个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疾病。这是一种由于大脑中的抗利尿激素(ADH),即精氨酸加压素的缺乏而导致的疾病。缺乏这种激素会导致尿液产量增加,从而导致身体脱水。
中央性尿崩症常常伴随着多尿、夜尿以及口渴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血清钠浓度及渗透压的升高所引起的。
这种病症被称为神经垂体尿崩症,因为它与大脑的神经垂体有关,这是下丘脑中的一部分,接收来自下丘脑的抗利尿激素,并通过下丘脑-垂体通道发送到垂体。在许多情况下,将这个病症称为尿崩症可能是误导的,因为它只在多尿上与典型的糖尿病具有相似之处。未经治疗的中央性尿崩症患者通常会经历心情焦虑、社交孤立和整体生活质量降低等心理症状。
未经治疗的中央性尿崩症患者通常会显示出多尿、夜尿和口渴等症状,这是由于血清钠和渗透压的升高导致的。这些症状使患者必须频繁地起床上厕所,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若不进行有效治疗,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会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脑中的下丘脑/垂体轴神经元被摧毁所导致的。而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
中央性尿崩症可以是先天性的(如遗传疾病)或获得性的。获得性因素常常包括手术、肿瘤、外伤及血管疾病等。某些情况下,如神经外科手术,中央性尿崩症是暂时性的,患者会在一段时间后康复。
中央性尿崩症也可以由脑部的恶性肿瘤引起,这些肿瘤可能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癌症转移至脑部的情况在肺癌和乳腺癌等疾病中尤为常见。
这种病症还可能与自体免疫性疾病和各种感染有关,如风湿性疾病、HIV和COVID-19等。
急性炎症、感染以及自体免疫过程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下丘脑或垂体的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尿崩症。
确诊中央性尿崩症的第一步是确定是否存在低张性多尿。通常,用24小时的尿液收集检查尿液产量,若超过3公升即可视为多尿。接下来需排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影响尿液形成的疾病。
治疗中央性尿崩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水分补充及针对病因的治疗。使用精氨酸加压素的类似物—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可以有效管理中央性尿崩症的症状。
透过恰当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显著改善,并减少因频繁排尿所带来的困扰。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中央性尿崩症的影响都不是轻视的。在与此疾病抗争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面对尿液增多的生理影响,也必须注意心灵的疏导和支持。你是否曾经因为频繁夜起而影响到你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