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即近期重新命名为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症(AVP-D),是一种由大脑中缺乏抗利尿激素(AVP)所引起的糖尿病无尿症。这种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血液体积并减少尿液的生成,因此缺乏这种激素将导致尿液的增加和体液缺乏。此病症的另一种称呼是神经垂体糖尿病无尿症,这是因为抗利尿激素是通过下丘脑经垂体干运输到后脑垂体的。尽管这种疾病与糖尿病的部分症状相似,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同。
未经治疗的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患者通常会经历多尿、夜尿以及因血清钠和渗透压上升而引起的口渴。
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的病因涉及许多先天或获得性因素,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则被归类为特发性。通常,这种情况涉及下丘脑/后垂体的神经元被破坏,因此妨碍了精氨酸加压素的分泌。临床上,此病状的患者多数会经历多尿现象。
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夜尿以及过度口渴。这些症状往往会因血清钠和渗透压的上升而加剧。此外,患者可能也会出现与根本病因相关的神经症状,如头痛和复视。
即使在合理控制多尿和多饮的情况下,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患者常常会感受到焦虑、社交孤立等心理症状,从而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源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这通常是由于下丘脑及后垂体的神经元损伤造成。病因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外科手术、肿瘤、创伤、血管疾病等。
对于病因不明的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则被归类为特发性。
这种病症通常是获得性的,可能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确定是否存在低张性多尿是诊断过程的第一步。成年人日尿量超过50 mL/kg即被视为多尿。确定多尿后,需要通过基线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水剥夺测试(WDT)是诊断糖尿病无尿症的关键步骤,包括经过8小时的水禁食后,用亚硝基精氨酸进行注射验证。
治疗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自由水的不足,补充缺失的抗利尿激素,并解决根本疾病。替代治疗上,常用的药物是类似于抗利尿激素的药物desmopressin。
中枢性糖尿病无尿症的复杂性显示出大脑在尿液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这让人不禁思考:我们还能从大脑的哪些功能中发现更多的健康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