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组源自淋巴细胞(白血球的一种)的肿瘤,这些肿瘤通常归类为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癌症。淋巴瘤的主要症候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烧、夜间盗汗、无意义地体重减轻、痒和持续的疲惫感。通常淋巴结肿大是无痛的,而盗汗则在夜间尤为明显。淋巴瘤的类型繁多,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90%和霍奇金淋巴瘤(HL)约占10%为主。
在淋巴瘤的多种亚型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无论是非霍奇金淋巴瘤还是霍奇金淋巴瘤,诊断通常靠淋巴结活检进行确诊。这一过程包括对淋巴结的部分或全部切除,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以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淋巴瘤分类依据肿瘤来源淋巴细胞的成熟度来划分,主要分为成熟淋巴细胞淋巴瘤和前驱淋巴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约15%,其特征是存在再德-史特伯格细胞,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样性更大,且在预后及治疗上存在广泛差异。许多非霍奇金淋巴瘤都有着不同的亚型,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最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HIV/AIDS感染等,而霍奇金淋巴瘤则通常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有关。
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相比,霍奇金淋巴瘤通常预后较好,其五年生存率达85%。
无论是霍奇金还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依照肿瘤的级别和类型而异,通常包括化学疗法、放射治疗等。霍奇金淋巴瘤通常在局部时仅用放疗,而晚期则需结合系统性化疗。看似高级别的淋巴瘤如伯基特淋巴瘤,尽管进展迅速,但化疗的反应通常较好。
依据不同的淋巴瘤类型,病人预后的差异可以显著影响其生存机率。非霍奇金淋巴瘤对于化疗的反应提升了治疗成功率,这使得许多高级别淋巴瘤在适当治疗下可获得治愈机会。
根据2012年的统计,全球淋巴瘤的发病人数为566,000人,造成305,000人死亡,淋巴瘤群体占所有癌症的3-4%。
随着对淋巴瘤理解的加深,科学家们在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推动下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药物的测试和治疗模式的改进,而基础研究则剖析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潜在致病因素。这些研究的成果不仅能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也孕育了未来更有效的疗法。
在了解了这些关键信息之后,您是否仍然对这两种淋巴瘤的根本差异感到疑惑,或是有心中未解的疑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