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最危险的皮肤癌类型之一,源起于产黑色素的细胞──黑色素细胞。它通常发生在皮肤上,但也可能在口腔、肠道或眼睛(即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罕见出现。女性的黑色素瘤最常见于腿部,而男性则通常出现在背部。医学界强调,并不存在“良性黑色素瘤”这一说法,应避免使用「恶性黑色素瘤」这一冗赘词汇。根据统计,大约25%的黑色素瘤是由痣变化而来。这些变化包括大小迅速增加、不规则边缘、颜色改变、发痒或皮肤破损等迹象。
黑色素瘤的主要成因是紫外线(UV)暴露,而这种情况在皮肤色素含量较低的人群中尤为明显。
紫外线暴露的来源不限于阳光,还包括日光浴设备等。那些拥有多个痣、患有相关家族病史以及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风险更高。此外,一些罕见的遗传疾病,如皮肤光敏感症,也会增加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诊断通常需透过活检分析任何具有潜在癌变迹象的皮肤病变。为了预防黑色素瘤,建议尽量避免紫外线照射,并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使用防晒霜。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黑色素瘤及其周边潜在受影响组织。对于较大肿瘤,还需检查附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即扩散)。若未发生转移,大多数人可获得治愈。对于已扩散的黑色素瘤,免疫疗法、生物疗法、放射治疗或化学疗法可能会提高存活率。在美国,经治疗后,局部疾病的五年存活率为99%,若病情已扩散至淋巴结则为65%,而若远处扩散则仅为25%。黑色素瘤的复发或扩散概率取决于其厚度、细胞分裂速度以及表皮是否破损。
根据统计,2012年全球新诊断的黑色素瘤病例达232,000例,2015年活跃病例达310万,导致59,800人死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拥有全球最高的黑色素瘤发病率,北欧和北美的发病率也较高,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则相对少见。在美国,男性罹患黑色素瘤的机率约为女性的1.6倍。自1960年代以来,主要集中于欧洲血统人群中的黑色素瘤已变得日益普遍。
早期的黑色素瘤迹象包括现有痣的形状或颜色变化,或在结节性黑色素瘤的情况下出现皮肤上任何新的肿块。在晚期,痣可能会发痒、溃疡或出血。早期的黑色素瘤迹象通常可以用「ABCDEEFG」助记符进行总结:
这个分类不适用于结节性黑色素瘤,后者具有自己特有的分类标准。当黑色素瘤转移时,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副肿瘤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疲倦等。尽管早期黑色素瘤有可能转移,但相对罕见;诊断早期阶段的黑色素瘤中,转移的情况通常不足五分之一。脑部转移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尤为常见。如果未能及时识别和治疗,则黑色素瘤可向肝脏、骨骼、腹部或远处淋巴结扩散。
紫外线(UV)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是导致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并且遗传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通常,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暴露于阳光中的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这种情况也可能在皮肤暴露较少的区域出现(如口腔、脚底、手掌和生殖器区域)。具有异型痣综合症(即家族性不典型多痣黑色素瘤)的人群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若拥有超过50个痣则风险增加,而免疫系统的削弱则会使癌症的发展变得更容易,因为身体抵抗癌细胞的能力下降。
此外,来自日光浴床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黑色素瘤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使用日光浴设备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且在30岁之前开始使用日光浴设备的人群,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75%。那些在飞机上工作的人也呈现出增加的风险,这被认为是因为更大程度的紫外线暴露所导致的。
这些获得引发黑色素瘤的知识使我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根本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罹患此致命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