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的奥秘中,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是一种异常的快速心律,属于心房上性心动过速(SVT)。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女性,约占75%的病例,主要症状为心悸。然而,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心跳的加速?
AVNRT的核心机制在于心脏内部的双通道生理,这种情况在约一半的人群中存在,并为重入电路提供了基础。
AVNRT的主要特征是心脏的快速而规则的心跳,通常心率在140至280次每分钟之间。这种快速心跳会导致颈部出现颤动感,因为心房和心室几乎同时收缩,向闭合的三尖瓣施加压力,进而将使血液逆流至静脉系统。
AVNRT的主要症状是突发的快速心跳,伴随着焦虑感,这可能会误诊为惊恐发作。症状的发作通常是突然而迅速的,心跳加速可能在一次心跳之内发生,让人感觉心脏跳漏了一拍。这种情况可能在某些活动后发生,例如提重物或弯腰。
在AVNRT发作时,可能出现低血压,导致晕眩,甚至昏厥。伴随基础冠心病的患者,快速心率可能导致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AVNRT的基本机制涉及至双重传导通路,其中一条为快速通路,另一条为慢速通路。这些通路位于右心房,并在AV节点内部或其旁边形成电生理环路。治疗时,通常针对位于AV节点下方的慢通路进行消融。
在典型的AVNRT中,慢通路作为前导通道,向心室传递信号,而快速通路则负责逆向传递信号回心房。相对于速度慢的通路,快速通路的激活使心房活动延迟,导致心电图上可见的P波在QRS波后面出现,这称为典型的“伪R波”现象。
若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出现症状,心电图(ECG)的检查会显示出典型变化,从而确认诊断。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配戴Holter监测器进行持续监测,或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插入植入式回圈记录器以持续记录健康状况。
诊断过程中,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血液检测,以排除可能导致心悸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其他电解质异常。
AVNRT的治疗旨在终止心动过速发作,并防止未来的发作。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操作、药物疗法以及侵入性手术,如消融术。某些物理操作如颈动脉窦按摩或Valsalva动作可以暂时阻塞AV节点,进而终止心动过速。
另外,使用药物,如腺苷、β受体拮抗剂或某些钙通道阻滞剂,均可有效减缓或暂时停止心脏的电传导。对于状况较差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电击转复术。这一过程中,医生会在麻醉后通过电子信号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虽然AVNRT通常被视为良性状况,但如果频繁发作或伴随其他风险因素,及时的评估和适当的管理至关重要。长期抗心律不齐药物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随着个体的情况,治疗决策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灵活调整。
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消融治疗,其成功率高于95%,但也存在合并症风险,如对AV节点的损伤或需安装起搏器的需求。
综上所述,AVNRT背后的生理过程和症状表现都是心脏内部电生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使得心脏的节律变得复杂而迷人。在了解这些机制后,你是否也对自己的心脏健康感到更加好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