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无力症候群(CMS)是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根源在于神经肌肉接点的多种缺陷。该病的影响类似于拉姆伯特-伊顿症候群和重症肌无力,但CMS并不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根据资料,目前只知道约600个家族病例,而其在整个人类群体中的发生率估计为每20万人中就有1人。
CMS可分为三大类别:递前(presynaptic)、递后(postsynaptic)及突触(synaptic)。
递前症状包括呼吸暂停、眼、口及喉咙肌肉无力等,常见于双视及进食困难。
而递后症状则在婴幼儿中显示出严重的肌肉无力、进食及呼吸问题,以及在坐、爬、走等动作发展上的延迟。
突触症状表现为早期的进食及呼吸问题、活动能力下降、脊椎侧弯和肌肉无力,这些都会延迟运动发展里程碑的达成。
所有年龄层的CMS症状首发通常会有眼睑下垂的情况。特别是一种递后CMS(慢通道CMS)会出现自婴幼儿期开始的严重无力,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青春期或以后的呼吸问题及活动能力的丧失。
CMS与影响神经肌肉接点中蛋白质的基因缺陷有关。递后缺陷是CMS最常见的成因,通常导致乙醯胆碱受体(AChR)的异常。这一接点有一条维持突触结构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AChR在突触折叠上的聚集与定位。
这条途径包含了agrin、肌肉特异的酪氨酸激酶(MuSK)、AChR以及由RAPSN基因编码的AChR聚集蛋白rapsyn。
大多数导致CMS的突变发生在AChR亚单位和rapsyn基因中。与CMS连结的突变中,有超过一半是成人AChR亚单位的四个基因之一的突变。大部分的AChR突变会导致终板缺陷,其中CHRNE基因的突变最为普遍。这个基因会影响AChR的动力学特性。
先天性肌无力症候群(CMS)的诊断往往困难,因为需要考虑的差异诊断范围广泛,且缺乏特定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潜在的突变是关键,因为某些突变会导致对疗法的反应。全外显子测序(WES)常被用作诊断工具,可以「启动特定治疗的开始」。
CMS的治疗依赖于疾病的形式(类别)。虽然CMS的症状与重症肌无力相似,但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在CMS中是无效的。重症肌无力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而CMS则是遗传性的,并需其他形式的药物治疗。
例如,因为乙醯胆碱不足而引起的递前CMS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而在某些情况下需用3,4-二氨基吡啶治疗。
在美国,更稳定的3,4-二氨基吡啶磷酸盐制剂(阿米法明磷酸盐)作为孤儿药正在开发中,而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在扩展访问计划下免费获得。在递后慢通道CMS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奎宁或氟西汀来阻闭AChR。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CMS患者对于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且长期看来可以有显著的力量改善。然而,患者的具体情况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面对这些遗传性疾病的挑战,我们不禁要问:在探索基因突变对健康影响的同时,我们能否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