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是一种与关节或肌腱鞘有关的液体填充肿块。最常见的出现位置是手腕的背面,接着是手腕的前面。虽然其成因尚不清楚,但其形成机制被认为涉及滑膜的突出。诊断通常基于临床检查,当从肿块透过光线检查或以往的大小减少情况支持其为腱鞘囊肿时,将有助于确认诊断。大多数腱鞘囊肿可以在观察中明显看出,医学影像检查则可能在少数情况下被考虑以排除其他诊断。
治疗并非总是必要,约有一半的腱鞘囊肿会自行消失。
根据研究,每年大约有三每万人出现新的手腕或手部腱鞘囊肿。在腱鞘囊肿的多种位置中,手腕关节附近的囊肿最为常见,尤其是在舟拳关节区域。常见的手腕腱鞘囊肿包括背侧腱鞘囊肿、掌侧腱鞘囊肿,以及指伸肌外固定腱的囊肿等。
目前对腱鞘囊肿多数接受的解释是疝气假说,即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关节囊或肌腱鞘的薄弱部分向外突出。这一观点基于腱鞘囊肿发生在靠近肌腱和关节的观察。囊肿的微观结构与滑膜组织类似,其液体组成也与滑液相似。有实验发现,注入关节的染料通常会进入囊肿,而从囊肿中注入的染料却很少回流至关节,这可能归因于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一方向“止回阀”。
腱鞘囊肿的诊断比较简单,因为它们在外观上非常明显并且触碰时柔软。超声检查有时也用以提高对临床怀疑病变的诊断可信度。尽管腱鞘囊肿有时会自行消失,但治疗选项包括用针抽取囊肿内的液体或进行手术切除。据研究,至少有33%的腱鞘囊肿在六年内会自行消失,50%的囊肿在十年内消失。
研究显示,手术切除或抽取都不一定比不治疗的效果更好,58%的未治疗囊肿会自动消失。
虽然手术切除是主要的选择,但有必要注意的是,手术后的复发率依然较高,无论是切除还是抽取,腱鞘囊肿的复发均在12%到41%之间。很多人质疑,真的需要冒着手术的风险吗?
在考虑到腱鞘囊肿的复发、大约50%的复发率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关节僵硬和疤痕形成的风险后,是否真的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呢?一些研究指出,膝盖之上的最初床边诊断通常不应该马上将腱鞘囊肿作为诊断,因为这些生长物可能是其他病变。
腱鞘囊肿的存在,不仅外观让人困惑,对于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决策更是充满了迷思与挑战。随着对该病症的了解加深,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手术治疗可以是一个合适的选择。面对可能的相对较高复发率,及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或许读者需要深思,您是否真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解决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