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气候变迁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对各国的政策制定方向具有深远影响。美国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气候变迁政策不仅影响国内,也对全球的气候治理和减碳措施产生重大影响。
“截至目前,美国的累积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了一兆公吨,这一数字远超其他任何国家。”
美国的气候政策在联邦和州层面均有发展,由环境保护署(EPA)定义的气候变迁包括气候长期的重大变化,如气温、降水量或风力的变化。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美国气候变迁投资政策为2022年的《通膨削减法》。这项政策的推动,引发了政党之间在气候变迁议题上的严重分歧。
在美国两大主要政党中,民主党普遍支持扩大气候变迁缓解政策,而共和党则对其影响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会对商业造成负面影响,主张速度放慢或是不作为来面对既有的气候缓解政策。
“对于气候变迁的政治化,某些政治党派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美国的气候政策还受到企业强烈的游说影响,许多企业以反对减少碳排放为立场,用以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种情况在2017年特朗普总统任内达到了巅峰,当时美国政府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使得气候政策的两极分化更为明显。
美国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并未进行批准或撤回。从1997年美国参议院以《伯德-哈格尔决议》一致表决,反对赞成《京都议定书》的意向开始,这一直成为美国气候政策的转折点之一。
即便如此,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美国的气候变迁政策依然有过积极的推动,如《气候变迁行动计画》便是希望到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至1990年的水平。
“克林顿曾描述这一目标为‘雄心勃勃却可达成’。”
不过,这项政策因为企业的阻挠而未能完全实行。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美国的气候政策成为了不同利益集团和政治立场间的拉锯战。
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的气候政策更是尝试进行变革,宣布了《美国再投资与复苏法》,以投资可再生能源及提升能源效率。该法案预计支持90万个清洁能源的工作岗位,并在国际上对气候变迁发声。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在众议院通过,但未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科学界对气候变迁影响的共识增强,民主党希望透过法律来推进气候行动。而共和党对此则持消极态度,对政策的支持率也在调查中大幅下降。
当下,美国的气候政策面临着充满挑战的未来,尤其是随着新任政府对过往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推进全球气候合作,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在国内追寻新政策共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面对气候变迁时,是否能够跨越政治立场之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