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发生时,如何迅速而正确地评估受伤孩童的急救需求,成为每位医疗人员与急救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JumpSTART分诊工具便是为了这样的需求而诞生。这套系统于1995年由美国迈阿密儿童医院的急诊和灾难医生卢·罗米克博士(Dr. Lou Romig)所创立,以应对如飓风安德鲁(Hurricane Andrew)等自然灾害对儿童的影响。
JumpSTART旨在为年龄从婴儿到8岁的儿童提供专门的分诊方法。
与传统的START系统相似,JumpSTART也将患者分成四类,让急救人员能在大量伤患中迅速作出决策:
首先,分诊人员会指示所有能够行走的患者移动至指定地区接受治疗。这些患者会立即被标记为绿色(轻伤)。接下来,会有专员在绿色区域进行更详细的分诊。
若患者正在呼吸,则进入第三步骤;若不呼吸,则需进行气道操作。如果患者在进行操作后开始自行呼吸,将被标记为红色(立即)。
在这一步中,若患者的呼吸率少于15或超过45次;或没有周边脉搏;或心理状态不合年龄,则被标记为红色。若呼吸率在15到45之间,周边脉搏可触及,且心理状态合适,则将被标记为黄色。
Children who appear to need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are triaged as red, while those with less urgent needs may be delayed or assigned minor status.
截至2016年,关于JumpSTART在实际大规模伤亡事件中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尚无详细研究,然而已有的文献确立了该系统的区别有效性。此外,许多研究探讨了JumpSTART在训练或模拟大规模事件中的应用,并发现医疗人员对于JumpSTART演算法的掌握情况良好。
例如,有研究指出,初级救护人员和护士在学习后,对于分诊儿童患者的能力在3个月后依然能够保持。但也有研究表明,尽管在头部受伤的患者中可靠性较高,但对于可行走的患者却显得较低。 JumpSTART在模拟的儿童灾难事件中与SALT分诊相比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JumpSTART被认为在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平均每名患者的分诊时间竟比SALT少了8秒。
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均对JumpSTART持正面态度。一项来自南非急诊科的研究对JumpSTART系统提出了批评,指出在其实际应用中,JumpSTART及STAR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理想,未能有效识别重伤患者。
在灾难发生时,为孩童提供即时的医疗援助十分关键,而JumpSTART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掌握这些分诊技巧是否能成为拯救生命的关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