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有39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居住在城市中,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0亿。城市虽然只占地球表面的3%,却占据了60-80%的能源消耗以及75%的碳排放。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1(SDG 11)所要解决的核心内容。
「我们需要创建包容、安全、具韧性且可持续的城市。」
SDG 11的使命是使城市成为包容、安全、具韧性和可持续的社区。此目标包含10个具体指标,旨在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包括提供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住房、可持续交通系统和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城市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1990年,全球的超级城市仅有10个,到了2014年已增至28个。
SDG 11有多项具体目标,其中包含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住房、提供可持续的交通系统、促进包容性城市化等。以下是几个关键目标的概述:
「到2030年,确保所有人能获得安全可负担的住房和基本服务。」
此目标旨在确保所有人能获得充足、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住房。目前,有大约10亿人生活在城市贫民窟中,这些人往往无法获得改进的水源、卫生设施及耐用住房。
目标11.2希望到2030年,所有人都能获得安全、可负担、可及的可持续交通系统。这对于弱势群体尤为重要,因为通行不便常常使这些人面临巨大的挑战。
新冠疫情凸显了城市地区不平等的现状,并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疫情期间,城市不仅成为疫情的中心,也揭示了无家可归者和贫民窟居民所面临的脆弱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民间社会及发展伙伴需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的韧性重建。智慧城市技术作为一项解决方案,帮助城市更好地应对危机。
「城市应该成为经济复苏和社会转型的动力。」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努力促进可持续城市的发展。以加拿大为例,联邦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100亿加元于绿色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扩展公共交通及可再生能源。尽管如此,加拿大的城市贫民窟人口比例却有所上升,这使得达成SDG 11的目标变得挑战重重。
城市化的挑战不仅关乎环境,更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我们能否找到平衡点,使城市成为更安全、可持续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