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从可再生的水产资源中获得持续的生物、环境及社会经济利益。当鱼类、贝类、两栖动物、爬虫类及海洋哺乳动物等目标生物能够年复一年地产生生物剩余时,就可被视为可再生渔业。透过科学管理,这些资源可以在不降低未来生产力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捕捞。
「现代渔业管理被称为基于明确目标和一系列管理手段的政府管理系统。」
生态系统方法已成为渔业管理日益相关且实用的方式之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定义,渔业管理是「集信息收集、分析、计画、协商、决策、资源分配和法规制定及执行于一体的综合过程」。
渔业管理应明确基于政治目标,这些目标能够反映社会的需求。典型的政治目标包括:
「渔业管理的政治目标需要具体的管理规则作为支持。」
国际间的渔业管理规则通常基于1995年联合国FAO会议上达成的非约束性《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在许多国家,渔业管理通过政府部门来执行,通常设有专责的渔业部门。目前有四种类别的管理手段,先是技术措施,其次是捕捞配额系统等。
个别可转让配额(ITQ)系统限制总捕捞量,并分配相应份额给渔民,这种管理方式已有助于防止渔业崩溃。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老年母鱼的管理,研究表明大型老年雌鱼在维持渔业生产力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渔业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人类及其行为的有效管理,而不仅仅是管理鱼类。有效的渔业管理应考虑到所有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商业渔民依赖捕鱼为生,因此规范的变更可能会对整个社区的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渔业中的腐败行为对资源的分配及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研究显示,许多决策往往缺乏高质量的数据支持,这限制了渔业管理的有效性。
气候变迁对渔业的影响显著,如水温上升、栖息地变动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未来需面对气候变迁的挑战,巩固渔业的可持续性。
「渔业管理的目标应是重建生态系统,而非仅仅实现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基础的渔业管理理念已经在一些地区实现,透过多元的生态视角来全面评估渔业的健康状况。这意味着不仅要考虑目标鱼种的生物学需求,也要兼顾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随着科学进步和国际间的合作,未来的渔业管理需要有更全面的思考,关注不仅是维持资源的生产性,更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现今,我们如何能确保渔业资源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