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或称心血管手术,是由心脏外科医生对心脏或大型血管所进行的外科手术。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造成的各种并发症,矫正先天性心脏病,或治疗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瓣膜性心脏病,包括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和动脉硬化。同时,心脏移植也属于这个范畴。
心脏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手术主要是在心包上进行。由于缺乏现代的医学技术,当时的手术非常危险。第一次成功的心脏手术由阿克塞尔·卡佩伦于1895年9月4日在挪威的奥斯陆进行,他对一位因刀伤而严重失血的年轻人进行了心脏手术,虽然手术当时看似成功,但病人最终因感染而去世。
二十世纪初,心血管手术逐渐增多,尤其是对大血管(如主动脉狭窄的修复)及心脏瓣膜的手术。 1925年,亨利·苏塔成功为一位患有二尖瓣狭窄的年轻女性进行了手术,这被视为心脏手术的重要突破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心脏手术在二战后得到了重大发展,医学界开始探索更复杂的手术技术,如心脏移植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
开心手术是一种需要在胸部切开大口以直接操作心脏的手术。手术中,心脏通常会暂时停止,并透过心肺搭桥机进行血液和氧气的供应。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心脏手术的成功率。
心脏手术的进步使得许多过去致命的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缺陷,如今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心脏移植的发展在1960年代迎来了突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于1967年在南非进行了首例成人心脏移植手术,这一成就被广泛认为使心脏移植成为现实并开创了新的医疗领域。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通过为心脏提供替代血流通道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常见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从其他部位取出血管并连接到冠状动脉,从而绕过阻塞区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作为替代开心手术的一种方法,微创手术通过非常小的切口来进行,并运用内视镜和专用工具进行操作。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在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缩短恢复时间。
心脏手术后需要注意 postoperative care 以避免并发症。虽然心脏手术成功率已经大幅提高,但术后可能仍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包括中风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心脏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48小时以确保心率和血压的稳定。
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身体准备,如戒烟或进行物理疗法,已被认为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此外,一些药物也可以在手术中发挥预防作用。然而,这些措施对提高存活概率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心脏手术的技术不断演进,过去的重大突破使现代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那么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改进心脏手术技术,让病患者的生存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