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英语是一种在1066年诺曼征服后至15世纪末所使用的英语形式。这一时期的英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包括词汇、语法、发音及拼写规则的变化。许多重大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动荡,这使得中世英语成为探索当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世英语的发展大致对应于高及晚中世纪,其特征是语言的地方性变异性。
在诺曼征服之前,英语的语言基础主要来自古英语,这种影响在其后的语言演变中逐渐减弱。然而随着法语的普及及其在政治和文学中的正式地位,中世英语的发展却显示出一种混合的特征。
中世英语的过渡开始于1150年代,当时著名神父奥尔姆写下的《奥尔穆伦》成为最早的中世英语文献之一。这一时期,英语受到挪威语的影响,开始从一个较为合成的语言,转变为更具分析性的语言,这使得语言结构的灵活性逐渐降低。
诺曼征服后,法语成为上层社会的首选语言,塑造了后来的中世英语发展。
古英语的语法特征逐渐简化,而随着借词的增加,英语的词汇也多元化。这一过程在不同地域的书写材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14世纪的作家杰弗里·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都是该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标志着中世英语文学的繁荣。
早期中世英语时期(约1150至1350年)词汇主要依赖于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但随之而来的语法简化也显而易见。这一时期,词的格尾几乎消失,许多古典语法特征被用介词结构所取代。
早期中世英语的语法简化使得固定的词序变得更为重要,而不仅仅依赖于语尾的变化。
随着文学的兴起,这个时期的许多文本为重建从古英语过渡到中世英语提供了资料,其中包括《彼得堡编年史》及《奥尔穆伦》等。
到了中世英语的晚期(1350至1500),英国社会经历了黑死病的重大变革,导致伦敦及其周边地区的移民潮,人们开始将伦敦方言视为高社会的标杆。
伦敦方言的兴起反映了英语在社会上重新获得的地位,也显示出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这一时期,英语的拼写及语法变得愈加规范,出现了教会法案和法律文本中常用的书写标准。最终,这些规范为现代英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英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音韵结构的变化。长元音及双元音的改变最为明显,这种变化在后来的大元音推移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长元音的质量变化,中世英语的音系相较于古英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同样明显,名词及形容词的变化程度减少,让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更为直白而明确。
中世英语的演变最终导致了早期现代英语的出现,从1470年代开始,随着威廉·卡克斯顿的印刷术普及,标准化的书写形式在更广泛的群体中得到了使用。在这个新的语言阶段中,英文圣经的出版无疑加速了英语的变革。
从中世英语到早期现代英语的过渡是语言发展中最具革命性的转变之一。
不断演变的中世英语不仅是语言的发展,更是英国社会和文化背景变迁的缩影。这一过程引发了读者对于现代英语如何形成的思考,语言的变化是否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