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身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组织身份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作为一个组织是谁?」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组织的核心价值与信念,也决定了组织的行为模式和战略制定。根据Whetten的理论,组织身份必须具备核心、持久和独特的属性,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组织的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是通过领导者对核心价值和信念的建立来形成的,这将指导和驱动组织的行为。
对于许多组织来说,领导层必须清楚地回答「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因为这将影响他们如何解读各种问题、识别威胁、制定策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公众的认知往往受到媒体的影响,而员工进入组织后,对于组织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
组织在识别和讨论自身身份时,通常会采取四种行动方式:故事讲述、类比的使用、社会评价的获取以及建立伙伴关系。这些行动不仅帮助组织形塑自我形象,也增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连结。
根据Albert和Whetten的研究,管理组织身份的任务经常会被忽视,直到组织面临不可避免的变革时,例如经历了显著的增长、裁员或者形成了无法调和的多重身份。在此过程中,组织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标准,识别哪些方面真正代表了他们的身份,以及如何对这些特征做出反应。
组织身份的变化往往需耗时多年才能具体显现,这与组织内深植的文化和领导者的抵抗变革有关。
当组织试图改变负面的身份时,或是想要打造一个可以推动增长或社会影响的身份,管理者需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身份的稳定性和变化,无疑成为了组织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组织身份视为社会建构,随着内部和外部行为者的互动而不断演变。身份的不稳定性可促进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这一观点由Gioia等人提出,认为身份的基本组成部分持续存在,但其意义随时间重新诠释。
内部行为者的不同观点可能会影响组织身份,导致不同的身份概念之间产生张力。
外部因素,例如对组织的批评或评价,也能够引发身份的变化。无论是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是来自法律或社会环境的压力,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强化或削弱组织身份的感知与认同。
组织存在多重身份的现象并不罕见,这可能是因为对组织核心属性的不同理解。多重身份在组织管理中有其好处,如在变化的环境中感知更高的灵活性,或对多样化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展现更强的吸引力。然而,当身份间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导致无法行动或不一致的情况。
对于多重身份的管理,组织管理者必须面对身份的多样性以及身份之间的协同作用,加以调整。
组织在管理多重身份时需评估每个身份的意义和影响,如果某些身份不被视为必要,则可以选择放弃。但若所有身份均被认为重要,则需考虑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这些身份。
组织身份不仅仅是商品与服务的提供,更要透过独特的方式来创建和合法化自身价值。企业需要利用有效的沟通,增强公众对其品牌的认知。
在当今,形象决定一切,组织如何对外传达其身份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好的沟通既是组织成长的障碍,也是成长的解决方案。
Ashforth与Mael指出,身份通过内在因素进行传递,包括身份的形成、其与组织文化的关系以及所传递的形象。此视角认为,身份是随时进行调整的,通过公司所讲述的叙事来协商。这种被称为叙事设计的现象不仅塑造了组织身份,也进一步改变了内部文化。
根据所选择的叙事,组织的管理风格将激发不同的信念与社会价值观。企业拥有控制叙事的能力,可以最小化其过去的错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公众对其形象的看法。
面对组织身份的隐秘变化,您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未来的组织身份究竟会如何在内外部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发展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