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非侵入性通气(NIV)逐渐成为医疗界的重要手段。这种技术透过面罩、鼻罩或头盔等设备,无需插管便能提供呼吸支持。它所施加的正压能够协助患者在呼吸时将空气及氧气输送至肺部。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明确指出NIV在改善患者存活率及减少依赖侵入性通气技术上的成效,其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也显得愈加重要。
非侵入性通气技术的核心在于为患者提供舒适、有效的呼吸支援,并大幅减少了传统插管带来的风险。
非侵入性通气广泛应用于由多种医疗状况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中,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加重情况下。根据目前的临床指引,非侵入性通气也可用于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脏衰竭,或其他急性病症。然而,非侵入性通气的应用不仅限于急性,还包括长期使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因慢性疾病而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来说。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急性非侵入性通气的最常见指征就是急性加重。医生通常会在急诊部门根据病人的初期反应及动脉血气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开始使用NIV。如果经过医疗治疗后,肺部仍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考虑实施非侵入性通气。
适当使用非侵入性通气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对侵入性通气的需求,更能降低潜在的并发症。
除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和肥胖通气不足症(OHS)等病症亦可导致急性高二氧化碳血症。这些病症的患者同样符合使用非侵入性通气的标准。另外,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的患者,即使出现二氧化碳升高的情况,也可考虑进行NIV。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如重度COPD),持续的家用非侵入性通气被认为是有益的。一项2021年的综评研究表明,长期使用NIV不仅有助于改善白天的高二氧化碳症状,还可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
一系列的循证研究显示,非侵入性通气在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上表现良好。
在医学文献中,非侵入性通气的各种术语颇多,包括「非侵入性正压通气」等。这种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就已经存在,随着对慢性呼吸道问题认知的深入,其应用已逐渐扩大到急性呼吸衰竭的范畴。
随着对NIV科学的深入了解及技术的进步,利用NIV进行治疗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痛苦,还减少了需要重症监护的时间,这无疑改变了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方式,并重新定义了临床管理的最佳实践。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非侵入性通气持续在改善患者预后且集成多学科医疗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未来我们能否期待更多治疗选择的扩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