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中,身体转移幻觉(Body Transfer Illusion)是指拥有其他身体部位或整个身体的错觉,也称为“身体拥有感”。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操控受试者的视觉角度,以及提供与受试者的身体相符的视觉和感官信号来实现。要让这一错觉发生,底部的感知机制必须压制掉对于特定身体或某部分不属于自己的基于知识的认知。这导致了身体拥有感的错觉,通常通过虚拟实境来诱发。
研究显示,视觉和触觉的整合对于创造身体转移幻觉至关重要。
橡胶手幻觉最早在1998年由Botvinick和Cohen报导。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正常大脑功能的受试者将左手藏起,而面前放置一只逼真的橡胶左手。研究人员用画笔同时轻轻刷动了藏起的左手和可见的橡胶手,结果显示如果两只手的接触是同步的,受试者便开始将橡胶手视为自己的手。当被要求用右手指向左手时,大多数人都指向橡胶手。如果真实手和橡胶手的擦拭方向不同,受试者则不会将橡胶手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实验结果表明,身体的拥有感与大脑的多感官区域的活动相关,尤其是尾侧前运动皮质。
身体转移幻觉的一种研究途径是使用虚拟实境模拟,受试者体验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女性人体,似乎取代了他们自己的身体。研究结果以问卷和心率减少作为依据,进一步支持了底层感知机制可以暂时压制上层认知的观点。在这项研究中,男性参与者在虚拟实境中经历了包括手臂擦拭等多种刺激,其心率监测和问卷结果皆显示出身体拥有感的增强。
身体转移幻觉被用于治疗幻肢痛,通过视觉反馈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镜子箱可以让使用者“看见”缺失的肢体,并试图操纵这只手来减轻不适。虚拟实境也有类似的应用,使用者能在虚拟世界中“看见”并操纵缺失的肢体。
触觉刺激与视觉输入的整合是创造身体转移幻觉的关键。当身体静止时,通过多模态传入信号来感知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一旦身体运动,将添加传出信号的信息,有助于更流畅的身体转移感知。如果一种信号(如触觉)与另一种感官(如视觉)的信号不匹配,身体仍然会试图整合这一信息。
虽然橡胶手幻觉已被广泛研究,但仍有待证明的是,这一错觉是否仅反映了视觉的主导作用。
使用苯环利的时候,身体转移幻觉得到了增强,参加者会感受到比未使用药物时更强烈的肢体拥有感。这一现象的具体机制仍在探索中,但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药物促进了错觉的主观和行为指标;其次,即使存在感官不同步的情况下,这种效应仍然会出现。
人类的身体经验是即时且持续的自我归属和身体拥有感。至于这种身体表征的起源是否是先天的,或是由感官经验构建的,尚未有明确结论。近期的哲学与神经科学理论集中于这些身体经验和相关的身体信息处理的相关性,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Lush等报告了橡胶手幻觉的反应与催眠中的想像性建议之间的关联,并提出身体转移幻觉可能是参与者期望所产生的建议效应。2020年,他指出未能在橡胶手幻觉实验中控制需求特性,并认为现有的报告可能完全可以用建议效应来解释。2022年,Slater与Ehrsson提出反驳,认为Lush的声明未得到数据支持,并认为多感官整合是驱动橡胶手幻觉的主要因素。
在探索自我认同的来源时,身体意识提供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基础,这使我们不禁想问,你是否曾经反思过自己身体与内心之间的连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