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层癌(Fibrolamellar carcinoma, FLC)是一种稀有的癌症,通常影响年轻成人,并具有独特的显微结构特征,即肿瘤细胞之间夹杂着层状纤维组织。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诊断的新病例数估计大约只有200例。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一数字可能至少被低估了10倍。 FLC,也被称为纤维层性肝细胞癌,与更常见的肝细胞癌(HCC)不同,它通常影响那些肝功能正常且没有已知风险因素的年轻人。
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所有检查的纤维层癌案例中均发现DNAJB1-PRKACA融合基因,这一基因融合在随后的多项研究中得到了确认。
根据研究,DNAJB1-PRKACA基因融合的成因是由于染色体19上的一段400kb的体细胞缺失所引起的。实验显示,这一基因的产生是导致FLC发生的关键。在小鼠的肝脏中通过CRISPR/Cas9技术制造这一缺失,证明了该融合基因的实际形成对肿瘤的触发至关重要。
纤维层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之间的层状纤维组织。这些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率较低,且细胞质富含嗜酸性胶质。与传统的HCC相比,FLC肿瘤无包膜,却有明确的边界。
由于纤维层癌往往在无症状阶段被诊断出,患者通常在肿瘤已经显著增大时才会出现症状,包括模糊的腹痛、恶心、腹胀、疲倦和体重减轻。更重的症状可能包括可触及的肝肿块、黄疸、腹水等,这使得诊断变得更加复杂。虽然目前使用影像学(如超声、CT或MRI)和活检对肿瘤进行诊断,但即使有活检,也常常会在诊断上出现分歧。
随着DNAJB1::PRKACA融合的特征化,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通过分子特征检测,如PCR检测或基因测序。
尽管FLC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但由于这种疾病的复发率非常高,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对于不能通过手术去除的肿瘤或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目前针对FLC的治疗标准仍在探索当中。纤维层癌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癌症的转移程度,远处转移会显著降低五年生存率,其范围从40%到90%不等。
纤维层癌在原发性肝癌中占比为1%至10%。与传统的HCC相比,它通常在年轻患者当中出现,且许多患者并无肝病共病史。这种疾病最初由Hugh Edmondson在1980年首次描述,并在201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种独特的癌症类型。自2010年以来,患者和家属开始对FLC的分子基础进行研究,通过社交媒体收集样本并分析基因组,使得这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得到发展。
到目前为止,Fibrolamellar Registry已经收集了超过250名患者的数据,为FLC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纤维层癌作为一种神秘的癌症,其背后的DNAJB1-PRKACA融合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入,但这一疾病的低发病率加上病理的复杂性,使得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仍亟待探索。在面对这种罕见癌症时,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应如何合作以解开其潜在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