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脑室引流(EVD),也被称为脑室造口或外脑室引流,是一种用于神经外科的设备,主要用于治疗脑积水以及减轻压力过高的颅内压,当脑内脑脊液的正常流动被阻塞时便会使用此装置。这种引流装置是由神经外科医生或神经重症医师置入的柔性塑料导管,并由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
外部脑室引流的目的是将液体从大脑的脑室引流出来,并监测颅内压。
EVD的置入通常是在具备完整神经外科能力的医疗中心进行,因为在遇到例如出血等并发症的时候可能需要立即进行神经外科干预。 EVD是解决脑积水的短期解决方案,如果基础的脑积水问题未能最终解决,可能需要将EVD转换为脑室分流,这是一种完全内部化的长期治疗方法。
外部脑室引流的导管一般通过在额骨的Kocher点进行的扭钻颅肿创置入,目标是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侧脑室的额角或第三脑室中。这种导管通常插入右侧大脑,但在某些情况中也会使用左侧方法,甚至两侧都需要设置导管。
EVD可以用于监测外伤性脑损伤(TB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ICH)或其他造成脑脊液积聚的脑部异常的患者。
在排出脑室的液体时,EVD还可以从脑室中移除血液成分。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血液对脑组织有刺激性,可能引发如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EVD的高度必须平衡至相对于颅底的共同参考点,通常是耳郭或外耳道。 EVD被设置为在闭闭的、刻度的瓶中排出,该高度与特定压力水平相对应,这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开处方,通常是神经外科医生或神经重症医师。 EVD设置为某一特定压力水平的基本原理是脑脊液的排放受液体柱压力的影响,因此必须小心管理患者的头部位置。
例如,医疗提供者的指示是:设定EVD以在ICP超过15 mm Hg时排出CSF,每小时检查和记录脑脊液的排放和颅内压。
持续的CSF排放与更高的并发症风险有关。可以从EVD和全身血压中计算颅脑灌注压(CPP)。为了计算CPP,必须获得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MAP)的数据。其他需要监测的区域包括:颅内高压的症状及征兆、检查EVD系统是否有泄漏以防止感染进入脑部,以及CSF的量和颜色的变化。
EVD的置入是一个侵入性程序,可能会伴随几种潜在的并发症:
在EVD置入过程中,沿着EVD插入通道或在禁止进入脑部的脑膜多层中可能发生出血。如果钻洞或硬膜穿刺不成功,外科医生可能需要剖析硬膜并造成二次出血,称为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 EVD置入后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紧急的神经外科介入。当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出血的风险会增加。
EVD置入的机械问题可以分为:
EVD是一种放置在大脑中的外来物体,因此它可能成为严重感染的通道。历史上,与EVD相关的感染率非常高,范围从5%到超过20%。这些感染可能进一步恶化为脑室炎。实施感染控制‘套件’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将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1%以下。
尽管由于EVD导管穿过大脑造成神经缺损的情况不常见,但病人糟糕的神经状况与EVD错位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一些报告指出,有病人的EVD插入过于深入第四脑室,最终导致其昏迷,调整EVD后其意识水准有所回升。
在这项复杂且至关重要的治疗中,外部脑室引流不仅改变了颅内压,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大脑运作的奥秘。在未来,我们是否能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