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枪托,或称为撞击射击枪托,是一种设计用来协助实现快速射击的枪托,其具体的功能是利用半自动枪械的后座力来连续发射弹药。面对枪支暴力的增长以及后座力枪的使用日益提高,这种武器配件的合法性问题引发了激烈的社会争论。
「枪托的背景揭示了民众对枪械管制的深层恐惧和对安全的渴望。」
而这一讨论更是伴随着2017年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的发生而激化。枪手在袭击中使用了撞击枪托,造成60人丧生与869人受伤。这一事件导致多州立法机关开始制定新的法律,进一步限制撞击枪托的拥有权。 2018年12月,美国酒精、烟草、火器及爆炸物管理局(ATF)发布的法规将撞击枪托定义为「机枪」,因此根据联邦法律有效地将其禁止。然而,这项规定在2024年6月被美国最高法院在「Garland v. Cargill」案中撤回,使得撞击枪托的合法性问题更为复杂。
撞击枪托的设计宗旨是为了使得「撞击射击」变得更加容易。这一过程不会使枪械自动化,但却能够通过特别设计的枪托比标准枪托更有效地使用后座力,使得射击更加迅捷。根据不同的武器,这些枪托在每分钟能达到的射击速度在400到800发之间,效果让人惊叹。
「根据可靠报导,2018年,撞击枪托的市场售价约为100美元起,随着联邦法规的实施,价格迅速上涨。」
撞击枪托的法律历史同样曲折,早在2002年,ATF便首次对一种撞击枪托设备进行评估。这一设备称为Akins Accelerator,当时ATF认为其不是「机枪」,因为它需要透过每次触发来完成射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TF对其定义的诠释发生了变化,导致其在2006年被重新分类为机枪。随后的几年里,ATF对撞击枪托的定义和规范持续调整,最终在2018年发布的最终规则中再次将其界定为「机枪」。这期间,涉及的法律诉讼与争议不断,而撞击枪托的未来似乎更加不确定。
牲命与社会的反应密切相连,在2017年拉斯维加斯事件后,有72%注册选民支持对撞击枪托的禁令,包括68%的共和党人和79%的民主党人。随着每次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对枪械管制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促使更大范围的公共讨论,各种政见开始浮现。
「在枪支立法的争论中,撞击枪托的问题往往被视为象征,代表着对枪支管制是否能有效减少暴力事件的信念。」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对枪支的法律和政策皆有不同。以英国为例,2019年该国通过了《进攻性武器法》,明确禁止撞击枪托的使用。这样的举措让人不禁思考,其他国家在面对枪支问题时,是否同样需要如此严格的管制政策。
鉴于202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撞击枪托的相关规定进行的撤回,未来撞击枪托的合法性及其市场动态仍然充满变数。目前在美国的15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撞击枪托继续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而随着社会对枪支暴力的关注持续升高,撞击枪托是否会成为未来枪支法规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公众的声音与法律的调整将极大影响撞击枪托的命运,未来是否会出现更有效的法规,来平衡枪支权利与社会安全的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