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或称为血小核,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负责凝血过程,防止出血过多。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通常在每微升 (μL) 血液中有 150,000 到 450,000 个血小板。然而,当血小板数量下降至正常范围以下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血小板的缺乏可能导致持续或过度的出血,这使得它成为重症病房患者中最常见的凝血疾病。
据研究,约五分之一的医疗患者及三分之一的手术患者可能会遭遇血小板减少的问题。当血小板计数低于 50,000/μL 时,一般需要紧急治疗,这是因为这个指标通常预示着身体中潜在的严重问题。
血小板减少的状况常常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常规的血液检查中发现。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部出血,如流鼻血或牙龈出血。某些女性则可能会经历更重或更长的月经期间,甚至出现突破性出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手臂、腿部及黏膜的自发性淤血,如紫斑和点状出血。
许多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个体还可能感到疲惫、不适及全身无力,而这些情况无论是否伴随着失血都有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的出现通常视乎血小板的数量。当数量在 30,000 到 50,000/μL 之间时,轻微创伤可能会导致淤血,而当数量更低时,则可能出现自发性淤血。
血小板减少可以分为遗传或后天因素:
血小板产生不足的原因可能包括脱水、维生素 B12 或叶酸缺乏、癌症等血液疾病、肝功能衰竭所引起的肝脏产生的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减少等多种因素。某些遗传综合症也可能导致血小板产生不足,这些症状通常需要医生进行全面性检查以确认。
血小板过度破坏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这可能与免疫或非免疫的病理状况有关,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ITP)、溶血尿毒症综合症等。这些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的血小板,导致其数量骤减。
针对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疾病,找到根本原因并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血小板减少通常需要进行全血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维生素 B12 水平、叶酸水平及外周血涂片等多项实验室检测。如果检查结果仍无法解释血小板数量过低的原因,则可能需要进行骨髓活检以确定是否为血小板产生不足或外周血小板破坏所导致的情况。
特别是在重症医疗环境中,了解病因及进行正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多种潜在问题的指标,包括感染或自体免疫疾病等。
治疗通常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具体原因进行调整。例如,若怀疑某些药物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则应停止服用这些药物。治疗重症病例一般由血液科医师专门指导,可能使用皮质类固醇来增加血小板产生,也可以藉由输血来提高血小板计数。
在急性状况下,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 (TTP),则需迅速处理,因为这可能导致肾脏衰竭或其他急性问题。
血小板减少症也影响一些新生儿,特别是那些早产的婴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比较普遍。大多数情况是轻微的,且随时间会自行恢复。对于病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症,常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或其他明显的问题。
这些血小板计数的异常情况是否会在未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其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