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癌症时,我们往往将焦点放在癌细胞本身,忽视了它们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ME)的影响。其实,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癌细胞、基质组织(如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的生长、扩散以及对现有治疗的抵抗至关重要。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与癌细胞的生存能力密不可分,抵抗治疗的机会也随之增长。
早在1863年,来自德国的病理学家鲁道夫·维尔乔(Rudolf Virchow)便开始探讨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而肿瘤微环境的概念屈指可数。 1889年,史蒂芬·帕杰特(Stephen Paget)提出的种子与土壤理论,强调了肿瘤与其周围微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理论告诉我们,癌细胞在扩散到其他部位时,相似的环境(“土壤”)对于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随着对肿瘤微环境认知的深入,及其对癌症的作用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肿瘤的血管网络在肿瘤生长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为血管为肿瘤提供氧气、营养及生长因子。直径小于1-2毫米的肿瘤能依赖被动扩散获取氧气和营养,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其中心区域与血液供应的距离过远,导致肿瘤微环境变得缺氧和酸性。这时,肿瘤会通过提高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来促进新血管的生成,进一步支持肿瘤的发展。
持续的血管生成被认为是癌症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因为肿瘤不能在缺乏适当血管的情况下生长。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分为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和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缺氧的影响使得许多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功能受到抑制,而促进肿瘤的免疫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则会上调。这种平衡的变化使得肿瘤在微环境中更具生存优势。
肿瘤微环境内特定免疫细胞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肿瘤的预后。
基质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等。 CAFs不仅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还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及治疗抵抗。这些细胞与癌细胞的互动复杂且动态,揭示了癌症生物学中细胞间的相互依赖性。
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塑同样影响肿瘤行为。健康组织中的ECM能为细胞提供支持与结构,但在肿瘤中,ECM的动态改变会导致组织的坚硬程度,以及细胞的生长与迁移方式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常常促进肿瘤的进展,协助其逃避治疗。
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经显示这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像。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揭示肿瘤微环境各成分间的复杂互动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探索肿瘤微环境的秘密,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
在抗击癌症的过程中,肿瘤微环境的秘密将会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武器。
肿瘤微环境显示了癌细胞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策略,但未来我们是否能找到针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新型治疗方法,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