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éphale是法国作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于1936年至1939年间创办的一本公共评论的名称,此评论共刊发五期,并且同时也代表了一个由巴塔耶及其他人组成的秘密社团。这个社团的名称源于希腊语ἀκέφαλος(akephalos),字面意义是「无头的」。这一神秘的社团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哲学和思想,而他们为何选择沉默?
1936年6月24日,Acéphale的第一期发行。这期报纸仅有八页,封面由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设计,形象明显受到达文西著名的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的启发。然而,马松的图像却是无头的,腹部遮盖着一颗骷髅,在右手中握着燃烧的心,而左手则持着一把匕首。在Acéphale这个名字的下方,印有“宗教、社会学、哲学”这几个字,下一行则是“神圣的密咒”(la conjuration sacrée)。第一篇文章是由巴塔耶签名的,题为《神圣的密咒》,其中写道:“私下或公开……必须变成不同,否则就会消失。”
“人类的生命因为作为宇宙的头和理智而感到激动。只要它成为这个头和这个理智,成为宇宙所必需的,便接受了奴役。”
随着后续期数的出现,巴塔耶对哲学及政治的探讨愈加深入。在第二期中,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尼采与法西斯主义》的大文章,猛烈抨击尼采的姐姐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Elisabeth Förster-Nietzsche),因其结婚对象是臭名昭著的反犹太主义者伯恩哈德·福斯特,这段婚姻导致了尼采与姐姐最终的决裂。巴塔耶因此将她称为“伊丽莎白·犹大-福斯特”,引用尼采的名言:“永远不要与任何涉及这种公然的种族欺骗的人交往。”
这个社团的存在让外界对其活动的性质充满了神秘感。巴塔耶多次提及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他研究了非洲的秘密社团,将其描述为“社会现象的总体表现”。他在一棵遭雷击的橡树旁组织了几次午夜聚会,要求社团成员采取一些仪式行为,例如拒绝与反犹太主义者握手,以及庆祝路易十六的断头台,这些都预示着“无首的群众”理念的诞生。此外,成员们还参加了冥想,研读尼采、弗洛伊德、萨德(Sade)及莫斯的文本。
“这些会议为成员作好心理准备,以面对法国抵抗运动中可能带来的暴力和损失。”
尽管成员们探讨过人祭的计划,这是否真实执行过仍然无法考证。后来,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另一项计划,即出版《Da Costa百科全书》,该书意在1947年巴黎国际超现实主义展览期间发布,但由于印刷延迟,最终直到展览结束数月后才发行。这部百科全书以传统百科全书为模板,对社会及个人的惯例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该书最无理的条目之一是“生存许可证”,这是一份虚假的政府表格,要求持证人提供基本信息以强制其合乎法律规定;不遵守的罚则是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塔耶及其同伴对当时社会的挑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百科全书逐渐被遗忘,部分原因在于其创作者积极劝阻感兴趣的群体购买副本。
“Acéphale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仿佛成为一个谜,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选择沉默的理由。”
很难确定这个神秘社团的真正目的及其影响,但他们的沉默无疑在许多思想界引发了深思熟虑的问题:究竟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