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症(FAI)是一种与髋关节的解剖异常有关的病症,这种病症常在年轻或中年成人中出现。当股骨头的球形部分与髋关节的盂部异常接触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进而导致疼痛或活动范围受限。虽然此病症的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但其严重者则可能会引发髋关节的骨关节炎。
髋关节撞击症的主要病征是疼痛,通常发生在腹股沟、下背部、臀部或上腿后方等部位,病人可能还会感觉到活动能力的下降。
这种病症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女性的骨盆结构异常,似乎更易引发这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女性的髋关节结构相对较窄,这种解剖上的差异使得她们在执行某些动作时更容易受到影响。此外,女性运动员常需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重复的运动过程中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这点在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
髋关节撞击症主要源于股骨头与髋关节盂部之间的异常接触,这通常与髋关节的形状异常有关。根据研究,不同性别的病患在发病类型上有所不同:男性患者一般表现出“凸型异常(cam)”,而女性则较多表现出“夹型异常(pincer)”。这意味着,女性较常见的髋关节异常,更有可能让她们面临严重的撞击症风险。
对于那些参与需要频繁弯曲膝盖或转动髋关节的运动的女性来说,她们的风险更是成倍增长。
临床评估是髋关节撞击症诊断的第一步,但由于疼痛的不明确性,诊断可能并不容易。常见的症状包括运动期间的腹股沟疼痛,以及在高坐姿或长时间坐着时感受到的不适。具体的诊断可能会结合生理测试,如FADDIR测试和FABER测试。这些测试能够有效地显示出髋关节的受限灵活性,进而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撞击症的情况。
即使X光检查能够帮助诊断髋关节撞击症,目前的研究建议对于无明确影像表现的患者,MRI检查能提供更具关键的资料。
目前对髋关节撞击症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类。非手术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避免剧烈活动以及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等。物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周围肌肉的力量,而手术则针对那些持续出现症状的患者,旨在通过手术修正任何导致撞击的骨性异常。
根据2011年的研究,关于此症的关键手术方法——关节镜手术的结果,通常和其他方法相提并论,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如今,对髋关节撞击症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病因及治疗效果。由于女性在生理结构上存在独特的风险性,未来是否有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来减少髋关节撞击症对她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