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的四本福音书中,马太、马可与路加被称为「对观福音」。这三部福音书展现了许多相似的故事和教导,并且其文本的排列和用词常常一致,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本网络。然而,与约翰福音的独特性形成鲜明对比,这三位作者的著作内容、结构及其呈现方式却呈现出各自的独特风格与观点。究竟他们的作者意图、文体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何差异?
对观福音的概念源自于希腊文「synopsis」,意味着「共同的视图」或「一起看的角度」。马太、马可与路加这三本福音书在内容上有着极高的平行性,这引发了学术界对其文学关系的深入探讨,亦即所谓的「对观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可福音是首先被写成的,马太和路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并加入了各自的独特内容。这样的文学依赖性使得对观福音在形式和内容上出现了惊人的相似性,这引发了关于其创作过程和来源的广泛辩论。
这三本福音书不仅在语言上都是以古希腊语撰写,结构上也相对相似,且都采用了传统的传记文体,这与诸如《多马福音》等非正典文本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故事的呈现上,马太、马可与路加各自的独特叙述则使得整个基督教故事更加丰富与多样。
「对观福音的共同特征包括基督的事迹和教导,并且经常在相似的叙述顺序中出现。」
根据对观的研究,三重传统是指三本福音书中共有的那些故事和教导。这些经文的排列方式通常相似,这使得它们之间的比较变得尤为有趣。例如,在治疗麻风病人的故事中,虽然每本福音书都包含一些独特的用词,但其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却高度一致。
作为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在三重传统中扮演了基础的角色。尽管马可福音中独特的故事不多,然而其却为马太和路加提供了叙事骨架。在马可福音中,许多故事的增加是出于为了进一步解释和延展已有的叙事,因此这使得考察三者间的关系成为了可能。
除了三重传统,还存在双重传统,即马太和路加共享但马可缺乏的经文。这些经文大多是耶稣的教导或比喻,它们之间的布置和内容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马太的长篇『登山宝训』与路加较短的『平原宝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差异引发了关于这两位作者创作意图的重要讨论。
「马太和路加在双重传统上常有相同内容,但排列和语气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各自亦包含大量仅出现在自己书中的独特内容。这部分通常被称为“特有的马太材料”(M)和“特有的路加材料”(L)。这些材料不仅包括故事和比喻,还涵盖了耶稣诞生的叙述和复活后的事件,为各自的福音增添了丰厚的背景和意义,使之在神学和叙事结构上各具特色。
对观问题至今仍未获得根本解决,针对哪部福音书最早成书、各福音书之间的文学依赖关系等问题,历史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些理论,如两源假说,仍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观点也遭遇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导致新的学说如Farrer假说和Augustinian假说重新受到重视。
尽管对于马太、马可与路加的关系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至今仍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出现。他们的故事和见证是否在背后呈现出更深的神学与历史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