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包容性设计的重视日益增强,我们开始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学或功能,更关乎于如何满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使用者。包容性设计的宗旨是让每个人都能使用、享受产品、服务或环境,尤其是传统上被排除在外的群体。这一理念不仅关注身体残疾者的需求,同时也考量到能力、语言、文化、性别与年龄等多重人类多样性。
包容性设计是一个设计过程,目的是使产品、服务或环境对尽可能多的人可用。
包容性设计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欧洲、美国和日本已经开始推进「无障碍设计」。这一设计理念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演变,从最初针对身体残疾的设计,转向更广泛的群体需求认识。在1973年,美国通过了《康复法》,禁止以残疾为由的歧视行为,这被视为支持民权的重要步骤。到了1990年,随着《美国残疾人法案》的通过,包容性设计不再仅仅是一种合规的要求,它成为了促进创新的重要源泉。
包容性设计作为一种方法论,强调要认识、尊重并设计人类的独特性和变异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开放和透明的方式,并与代表多样观点的人共同设计。此种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精神在于意识到设计是在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中进行的,因此设计的改变会影响更大范围的系统。
包容性设计也在于考量用户的多重身份,包括种族、年龄、性别及其它更広泛的面向。
与传统的可及性设计相较,包容性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遵从政府或行业标准,更多的是力求从根本上改善每个人的使用体验。便捷、高效的设计应针对全体用户,尤其是那些可能未被普遍认知的群体。例如,对于长者而言,一些基于大字体、显著对比和清晰字体的设计要素,不仅有助于他们的阅读,也使得所有用户都可感受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接口和技术方面,设计者通过提高文本的可读性,调整屏幕颜色对比度等方式来满足不同年龄用户的需要。这类设计不仅关注老年人,也改善了所有用户的界面体验。此外,近年来时尚业界也在进行包容性设计,诸如Kohl's、Nike和Tommy Hilfiger等品牌都推出了可适应不同需求的衣物。
包容性设计使人在面对残疾或其他挑战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与选择。
在消费产品方面,举例来说,OXO所设计的蔬菜削皮器,通过改进握柄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即便有关节炎等身体障碍也能轻松使用。再如,在开瓶器的设计上,针对老年人或残疾人进行了相应的改造,确保大多数人都能轻松打开瓶盖。以上种种都是包容性设计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明证。
包容性设计的推广并非没有挑战,设计者需要在理解多样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实验和迭代,这需要时间和资源。企业需要把包容性设计纳入其核心价值观中。而随着全球对包容性的诉求越来越强,许多公司也开始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无论是Microsoft还是Adobe,这些科技巨头都在积极探索包容性设计的最佳实践。
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人,而非仅仅是制造出一个产品。
总的来说,包容性设计不仅是在考量使用者的需求,更是在推动社会的整体包容性与公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多样性的增强,我们是否能真正实现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