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收购战争:毒药丸是如何拯救企业免于被吞并的?

在1980年代,美国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收购战。有些企业面对强敌的无情竞争与收购威胁,急需寻找防御措施,以维持自我独立性。毒药丸计划(Poison Pill)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成为企业对抗恶意收购的利器。这种股东权益计划让企业能够在潜在收购者获得大量股份后,显著稀释其持股比例,从而提升收购成本,进而保护企业的独立性。

毒药丸的起源

毒药丸的概念最早由法律专家马丁·利普顿于1982年提出。当时,美国正面临许多恶意收购的浪潮,特别是像T. Boone Pickens和Carl Icahn这样的企业掠夺者。毒药丸的名称来源于历史上间谍为了自我保护而带的毒药丸,其目的在于若被敌人发现,便不会被拷问。这样的策略对于企业无疑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但许多股东却可能对这种防御措施感到不安。

毒药丸让管理层获得了在面对收购威胁时计划和谈判的时间,并能在股东之间创造争取更高出售价格的机会。

毒药丸的运作机制

毒药丸计划的运作通常是这样的:当某位股东获得公司20%的股份时,其他股东有权以优惠价格购买更多的股份。由于股东们在这种情况下的购买行为会稀释收购者的所持股份,逼迫收购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来收购企业。通常,毒药丸的管理也仅在公司的董事会的裁量权之内,这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正确的应对。

毒药丸的合法地位和限制

毒药丸计划在1985年经过德拉瓦州最高法院的裁定被确认为有效的防御策略,但在其他国家,其法律地位却存在各种争议。例如,加拿大的毒药丸计划通常与“可允许的收购”的概念相结合,而英国则禁止这种防御手段。此外,对于国际间这种计划的合法性也仍在不断演变中。

虽然毒药丸计划可以有效地阻挡恶意收购,但其存在也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因为它可能延长管理层在职位上的时间。

毒药丸在近年的再度崛起

在2020年,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股票价格暴跌。此时,许多公司再次选择启用毒药丸计划来防范潜在的收购行为。 2020年3月,美国有10家企业宣布启用新毒药丸,创下新纪录。此外,2022年,Twitter董事会在埃隆·马斯克提出收购后也一致通过了毒药丸计划。尽管最终收购仍然进行,但可见毒药丸在防范恶意收购方面的有效性依旧存在。

毒药丸的未来展望

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毒药丸的使用也在持续演变。许多投资者对其效果表示怀疑,认为毒药丸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生产力和成长潜力。面对这样的调整与变化,企业如何在保护自身利益与满足股东期望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一个待解的挑战。

在一场持续的收购战争中,企业是否会选择继续使用毒药丸作为防御手段,还是会寻求其他更为灵活的策略与举措呢?

Trending Knowledge

股东权利计划的隐藏魅力:为何企业会选择「毒药丸」防御措施?
在企业并购的领域中,股东权利计划,通称为「毒药丸」,是一项用于防范敌意收购的防卫策略。这种计划的核心目的是通过限制股东直接协商股票出售价格的权利,来保护公司免受外部收购者的威胁。自1980年代初「毒药丸」首次提出以来,其灵活性和效果都引起了投资者及企业管理层的广泛讨论。 <blockquote> 毒药丸的出现是为了阻止不受欢迎的收购,给予现有股
如何透过发行优惠股票来阻止敌意收购?揭秘毒药丸的神秘操作!
在商业角度上,敌意收购是企业面临的一大威胁。对抗这种收购的工具之一便是「毒药丸」计划,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司的独立性。透过这种策略,企业董事会能够发行优惠股票,扩大已有股票的股东权益,从而增加收购的成本,使潜在的收购者却步。 毒药丸的由来与演变 「毒药丸」策略首次由律师马丁·李普顿于1982年提出,其目的旨在对抗以收购为目的的敌意收购。这一策略成为了反对企业收购的经典武器。在19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