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义运动是一个社会运动,旨在解决弱势或边缘社区因危险废物、资源开采及其他土地使用而受到的伤害。然而,他们却从未获得相应的利益。该运动起始于1980年代的美国,深受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聚焦于国内的环境种族主义。随着运动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性别问题、国际环境不公等议题,并不断地将目标扩展至全球层面。
环境正义的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并且其一些目标现在已经进入了联合国的议程。
环境正义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边缘化社区在有关他们生活环境的决策中争取发言权。这些社区的居民通常面对跨国公司在资源开采或其他行业中的抵抗,他们往往成为资源开采的牺牲品。而随着运动的全球化,许多社区的环境负担也逐渐转移到全球南方,有时透过资源掠夺或全球废物贸易等方式。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定义,环境正义是:不论种族、颜色、国籍或收入,所有人都应公平地且有意义地参与环境法律、规范及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落实。这也意味着没有任何群体应该承担不成比例的环境负担,尤其是在工业、城市和商业运作中。
环境正义不仅仅是分配正义,它还涉及程序正义以及对边缘化群体的认识。
此外,环境不公也与环境种族主义或环境不平等密切相关。环境正义运动中,源于社会学的因素(例如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决策的影响,经常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在这个运动中,原住民的环境正义概念则相对脱离了法律系统的影响,强调文化和宗教信仰对其环境决策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正义运动的扩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弱势社区所遭受的「慢性暴力」,这是一种缓慢的暴力,范围涵盖气候变迁、毒性扩散、森林砍伐以及战争带来的环境灾难。这种暴力形式通常很难被察觉,但却对生活在弱势环境中的人们造成了长期的伤害。
慢性暴力的存在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使弱势群体的社会冲突加剧。
此外,这些学者们也提出了「环境贫困」的概念,这强调了全球南方的边缘化社区在环境冲突中的必要参与。不仅要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还要考虑过去遗留下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随着运动的深入,批判性的环境正义(Critical Environmental Justice, CEJ)出现了。该思想强调研究者需要 cuestionar 假设并扩展环境正义的范畴,进而挑战固化的社会不平等和政府的权力结构。
批判性环境正义重视多元交集的视角,这也是理解环境不公的关键。
这一观念引领着学者和活动家去思考如何推动社会转型,而不仅仅依赖于现有的政治结构。学者David Pellow强调,人们需要寻找那些能超越国家权力之外的民主实践,以促进社会正义和环境可持续性。
环境正义运动的未来在于能否为弱势社区提供真正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以根本性地改变当前不平等的环境负担状况。在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这些社区如何能够有效地参与这些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