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起,欧盟《水框架指令》(WFD)旨在保障所有水体的质量,计划在2015年达成所有水体的「良好状态」目标。然而,最近的报告显示,仍有47%的水域未能达到这一标准,让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一现状的形成?
《水框架指令》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所有地面与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及沿海水域,达到良好状态。为了评估水的生态与化学状态,指令定义了一些关键标准:
生物质量(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
水文形态质量,例如河岸结构、河流连续性或河床基质
物理化学质量,如温度、氧气含量和养分条件
化学质量,涉及特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
一旦水体中的任何污染物浓度超过规定的标准,该水体即不会被评定为具备“良好生态状态”。此外,地下水体也必须在2015年前达成“良好的定量状态”和“良好的化学状态”。
根据《水框架指令》,流域区域被定义为流域管理的主要单位,这些区域并非根据行政或政治边界来划分,而是根据河流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单位。这样的划分使得跨国界的河流管理成为可能,并必须在共同的流域管理计划下运作。
每六年会对优先物质和污染物的名单进行审查,并且每段水域都会有一个《水框架指令识别码》(WFDID),使数据记录更加便捷。例如,英格兰西米德兰的泰晤士河段就有其专属的识别码。
然而,《水框架指令》面临着诸多挑战。以西班牙的埃布罗河转移项目为例,这一计划被批评为违反了水框架指令的原则,最终被搁置。该项目计划从埃布罗河转移大量水源至西南地区,并计划建设120座大坝。
爱尔兰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欧盟委员会对其早期立法的有效性表示质疑,最终导致爱尔兰被指责未能满足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并将其提交至司法裁决。
随着英国脱欧,《水环境(水框架指令)(英格兰和威尔士)条例2017》更新了之前的框架,各地区仍然保持按流域进行水资源管理的传统。流域区域的持续管理将确保每个流域区域提供河流管理计划,以维护水质与生态环境。
在2022年10月26日,欧洲委员会发布了一项修订建议,旨在更新《水框架指令》及其他相关指令,包括更新污染物名单和环境质量标准,以适应2020年欧洲绿色协定的要求。这些修订将有助于加速现行法律框架与科学发现之间的联系。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管理挑战,回顾我们尚未实现的“良好状态”目标,这不仅是对政策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生态意识的呼唤,未来的水环境该如何治理,您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