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美国农业部(USDA)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撤回了多年前所发布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数据。这一举动不仅让许多依赖这些数据的营养学者和消费者感到困惑,也揭开了科学界对抗氧化剂效用的重新审视。
ORAC曾被广泛用于评估各种食物中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是草药、水果和蔬菜。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科学界对于ORAC测量结果的生理意义产生了质疑。
ORAC法主要透过测量萤光分子的氧化降解程度来评估抗氧化剂的能力。这种测试方法使用了萤光探针,例如萤光素,并通过自由基生成剂造成的损伤来评估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然而,专家们指出,此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无法证明自由基的确切来源以及缺乏支持其在生理情境中有效性的证据。著名科研机构如瑞士的EFSA和美国的Linus Pauling Institute,更是明言该方法的健康益处与危害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自由基理论的提出以及ORAC测量的广泛使用,无疑是基于初步的实验数据,但缺乏后续的生理验证,使得这些数据逐渐失去了其原本预期的意义。”
在美国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上,曾经详细列出了各种食物的ORAC数据,依据这些数据,许多商业品牌推广其产品具有“高ORAC值”从而宣称其健康效益。但随着研究进展,这些声称的有效性开始受到挑战。对于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其在体内的抗氧化效果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且各种蔬菜在烹饪过程中(尤其是煮沸)ORAC值也会显著下降。
“许多食物在经过简单的烹调过程后,其抗氧化能力却可能减少高达90%。这使得最初的ORAC数据难以反映真实的食物效益。”
尽管如此,基于ORAC的测试依然曾一度被视为一种评估营养价值的工具,并在某些企业的市场策略中大行其道。但事实上,正如许多科学家指出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复杂性,让这种「单一指标」难以完整表征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正因如此,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某些健康饮品和保健食品的制造商对ORAC值的夸大宣传也引起了消费者的警觉。
此外,许多监管机构都已开始对饮食中的抗氧化剂提出更严格的规范。在美国和欧洲,相关机构已对产品标签的宣称进行了明确限制,要求必须提供实质的生理证据以支持抗氧化能力的声明。这意味着无论是ORAC还是其他类似的抗氧化测评方法,若无确证其生理效益,则不得随意表述其健康好处。
这种趋势不仅显示出学术界对健康宣称的愈加谨慎,也迫使消费者更理性地看待这些市场标语。
在结论上,虽然ORAC等测量方法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评估抗氧化剂能力的手段,但真正的生理作用仍需更全面的科学验证。是否还有类似的标准或指标,能在复杂的生物体内显示食物的真正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