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念碰撞:人们如何应对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

在心理学界中,认知失调被描述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或矛盾时所感受到的心理不适。这种状态可能最终促使人们调整自己的认知或行为,以便在二者之间达成更大的协调,从而减少这种不和谐感。相关的信息包括人们的行为、情感、想法、信念、价值观,及所处的环境。对于参与某项行动却与其中一项或多项信念相悖的个人来说,这些认知通常会导致心理压力。

认知失调通常被视为对心理压力的反映,当一个人的行为或理念与其他信念之间存在心理不一致时,他们会竭尽所能去改变这些念头,力求它们之间形成一致。

根据这一理论,当某一行动或观念与个体所持的其他信念相冲突时,便会引发心理上的不适。而个体则会努力寻找方法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减少自身的焦虑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于1956年和1957年提出的《当预言失败:一个预测世界毁灭的现代团体的社会和心理研究》和《认知失调理论》中指出,人类努力追求内心的心理一致性,以便在现实世界中正常运作。经历内部不一致的人往往感到心理不适,并受到驱使去减少这种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这种不和谐感,个体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的策略。例如,他们可能会透过添加新的认知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者选择性地接受特定信息,而拒绝甚至忽视与之矛盾的其他信息。费斯廷格曾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告诉他你反对,他便转过身去。给他一些事实或数据,他却质疑你的来源。诉诸逻辑,他却无法看清你的观点。”

认知之间的关系

为了在人类社会中运作,个体不断调整其心理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这种调整能够产生以下三种关系:

  • 一致关系:一种认知或行为与其他认知一致,例如,外出用餐时不想喝醉而选择饮水而非酒精类饮品。
  • 无关关系:一种认知或行为与其他行为无关,例如,在外面不想喝醉,但穿着一件衬衫。
  • 不一致关系:一种认知或行为与其他认知不一致,例如,明明不想喝醉,但却还是喝了过多的酒。

认知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不同的内部信念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行为是否与其信念不相容。

所谓“认知失调的程度”,是指这种不适给个人带来的困扰程度。这可以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认知的重要性;第二,认知的一致性比率。当有较高的认知失调时,个体通常会经历更大的心理困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选择与信念的冲突,随着知识和智慧的不断增加,这种失调似乎无法完全消除。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认知失调理论表明,人们寻求在生活的期望和世界的现实之间保持心理一致。为了满足存在的一致性,人们不断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此来将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对齐。实际上,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减少认知失调:

  1. 改变行为或认知(例如:“我不再吃这个甜甜圈了。”)
  2. 通过改变相对立的认知来为行为或认知辩护(例如:“偶尔可以放松一下饮食。”)
  3. 通过添加新行为或认知来帮助辩护(例如:“我会多花三十分钟在健身房弥补吃甜甜圈的时间。”)
  4. 对于与现有信念相矛盾的信息选择性忽视或否认(例如:“这个甜甜圈不是高糖食品。”)

诚然,在人们面对决策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失调,而这种状态要求付出精力和努力来处理那些看似相互矛盾的事情。

选择性暴露

选择性暴露则是另一种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人们因为经历的心理不适,选择避开与自己信念相悖的讯息,而积极接触与自己现有心态一致的信息。例如,有研究显示人们更偏好消费符合自己政治观点的媒体。这种心理机制的运作,让他们在面对内心矛盾时,能以更加支持自身观点的方式来面对周围的世界。

信念不一致的应对方式

当面对信念不一致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忽视、拒绝或辑合所遇到的反对观点,而是选择坚持原有信念。这种行为不仅帮助他们维持心理上的平衡,还有助于在社交群体中寻找道德支持,进一步加深原有信念。

在您面对自身信念与外在现实矛盾之时,您会如何选择调整内在的认知与行为以迎合现实呢?

Trending Knowledge

不安的心理:如何改变行为来舒缓内心的矛盾?
在心理学领域中,认知失调被描述为人们在面对矛盾的认知时,心理上所经历的现象。当这种失调发生时,人们不得不面对内心的矛盾,而这往往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或想法发生改变,以试图找回内心的和谐。同时,对于这种失调的应对方式也十分多样化,有时候选择更改行为,有时则是调整信念或看法。 <blockquote> 心理上不一致的个体往往会变得不舒服,并渴望减少这种认知失调。 </blockquote> 存在着多种
心理学的奥秘:什么是认知失调,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安?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失调被描述为一种心理状态,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或矛盾时,便会产生这种精神困扰。这种现象常常会导致人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者行为,以便在两者之间达成更好的协调,最终减少这种失调感。 <blockquote> 认知失调通常在个体参与与其信念、情感和行为相矛盾的行动时,表现为心理压力。 </blockquote>
失落的预言:为何一个宗教团体的信仰反而在失败后变得更强大?
在众多的宗教信仰中,存在一种奇妙的现象:当信徒面临挑战或预言失败时,他们的信心反而会增强。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心理学的关注,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深层次机制。 <blockquote> “人类都渴望内心的和谐,尤其在面临道德、信仰等冲突时。” </blockquote>
解开认知失调的谜团:我们为何坚持错误的信念?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失调被描述为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或矛盾时产生的心智困扰。这种情况最终可能导致某种认知或行为的变化,以促使它们之间的更大一致性,从而减少这种失调感。相关资讯包括人们的行为、情感、想法、信念、价值观以及环境中的事物。当人们参与与上述任何一项相矛盾的行为时,通常会感受到心理压力。根据这一理论,当某个行为或想法在心理上与其他认知不一致时,人们会竭尽所能地改变其中之一,以使它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