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的地方治理体系中,城市(Filipino: lungsod or siyudad)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1991年的地方政府法,所有城市都是特许城市,这意味着它们有着独特的法律地位,拥有比普通市镇更多的权利和资源。至2023年7月,菲律宾有149个城市,而这些城市的自治程度使它们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脱离省政府的直接监管。
首先,特许城市的存在是基于其自有的市政章程。这些章程不仅赋予城市自主的行政能力,还使其能够获得比普通市镇更充足的内部税收分配。据了解,所有城市都比一般市镇享有更大的资源;这也是许多市镇选择升格为城市的原因之一。
许多市镇希望通过获得城市地位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因为城市能够享有更高的内部税收配额,这对发展其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至关重要。
这些城市不仅能够拥有独立的预算和行政架构,其市长和市议会的权限也相对较大。地方政府的架构使得这些城市能够独立于省政府运行,从而在某些事务上拥有更多的决策权。例如,城市可以自行拍摄土地、进行税收征收,甚至于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出独立的选择。
此外,根据1991年地方政府法,独立城市不需接受省政府的监管,这使得它们更能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这些城市在许多方面和省份的联系相对松散,且其居民也不被允许参与省选举,从而增强了城市的自治性。
独立城市不分享税收,并且亦不接受省政府的直接监督,这代表它们可以自由管理自己的资源。
然而,为何某些城市能在这样的体系中成功跳脱省政府的手掌?这背后的原因多样。首先,某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强大,已经达到了成为高度城市化城市的要求。其次,地方政府的需求与开发愿望促使市镇寻求城市地位的升格。这或许是因为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增长促进了更高的资源需求,迫使他们要求更多的自治权限。
不过,城市升格后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城市地位的获得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财产税和其它负担,这让一些市民对于城市化进程产生疑虑。他们担心高税可能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尤其是在旧有社区的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时。
许多市民会基于对城市化未来的忧虑,而质疑升格为城市的必要性,认为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因此,城市能够成功争取自主权,背后的原因不单纯是法律框架的支持,还包括居民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与深思熟虑的政治动机。透过对这些城市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的理解,可以更清楚看出为何有些城市有能力而且毅然决然地从省政府的监管中抽身。
那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成功独立于省政府之外吗?